[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0926.9 | 申请日: | 2015-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芳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6;C09J11/08;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51041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裂缝 灌注 新型 双组份 环氧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树脂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会导致建筑的结构刚度下降,且一旦出现裂缝会持续扩展,因此必须进行加固维护,加固的其中一个方式是用裂缝灌注胶,将其灌注入裂缝中,以控制裂缝的扩展。裂缝灌注胶需满足几项要求:在低温环境下的粘度要低;可低温固化;强度要高。目前,普通的环氧树脂结构胶不能完全满足裂缝灌注胶的各项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可低温固化,而且粘度低、强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其包括A组份和B组份,
A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环氧树脂 84~94份,
碳酸丙烯酯 5~15份,
消泡剂 1~2份;
B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A组份和B组份的质量比为2:1。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51。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固化剂为二乙烯三胺。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增韧剂为脂肪族聚酰亚胺。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填料为SiO2微粉。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促进剂为2-乙基-4-甲基咪唑、苄基-2-甲基咪唑或2-甲基咪唑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量将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加入碳酸丙烯酯、消泡剂,搅拌均匀后静置,得到A组份;
(2)按配方量将固化剂、增韧剂、填料、促进剂、偶联剂混合均匀,得到B组份;
(3)将A组份和B组份按2: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固化,得到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碳酸丙烯酯是一种新型活性稀释剂,具有无毒、刺激性小、稀释性好、对固化物性能负面影响小的有点,加入环氧树脂胶后碳酸丙烯酯与环氧树脂相容性良好,有效降低了环氧树脂胶的初始粘度,可保证1mm以下混凝土裂缝的灌注和浸润;脂肪族聚酰亚胺与碳酸丙烯酯发生开环反应,形成的酰胺键有利于提高环氧树脂胶与基材之间的粘附力,碳酸丙烯酯的加入还提高了环氧树脂胶的剪切器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碳酸丙烯酯可显著提高环氧树脂胶的固化放热效应,因此在低温环境下,该环氧树脂胶仍可凭借自身的反应放热量顺利进行固化;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胶具有可低温固化、粘度低、强度高的特点,完全满足裂缝灌注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其包括A组份和B组份,
A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环氧树脂 84g,
碳酸丙烯酯 14g,
消泡剂 2g;
B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A组份和B组份的质量比为2:1。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量将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加入碳酸丙烯酯、消泡剂,搅拌均匀后静置,得到A组份;
(2)按配方量将固化剂、增韧剂、填料、促进剂、偶联剂混合均匀,得到B组份;
(3)将A组份和B组份按2: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固化,得到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
实施例2
一种用于裂缝灌注的新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其包括A组份和B组份,
A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环氧树脂 94g,
碳酸丙烯酯 5g,
消泡剂 1g;
B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A组份和B组份的质量比为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芳,未经叶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09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