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1590.8 | 申请日: | 2015-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5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方;张丽;董丽华;王东胜;林清泉;孟庆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53/04;B01D53/75;B01D53/86;F24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周乃鑫;徐雯琼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避免暴露在室外空气污染中,人们在更多的时间里将会处在室内, 由于可通风时间的减少,室内环境气密性也就相对增加,导致了各类污染物质长期滞留在室内,使得各种与室内空气相关的疾病渐渐抬头;因此为了改善室内空气环境,针对空气污染物释放持久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空气净化机的使用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空气净化机一般是利用鼓风机将空气吸入机器内,并由过滤装置吸附其中的污染物质,最后由出风口送出,在室内形成空气的循环流动,实现对整个房间空气的净化;现有技术中,气流快速通过净化机经过单次过滤的污染物质滤除率偏低,特别是对甲醛、甲苯、二甲苯、丙酮等挥发性有害物质缺乏有效的降解,导致室内空气净化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效率,专利号200480012170.6的“空气净化器”将本体设计成圆筒状,使空气被主体的整个表面吸入,同时配合一个圆筒形净化装置来提高过滤效率,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滤网面积的增大需要更大功率的风机支持,因此增加了耗电量和运转噪音,另一方面,滤网面积的增大导致设备成本的增加;专利号200780100101.4的“空气净化机”提供了一种设置在地面并配置在墙面附近使用的空气净化机,其出风口与垂直方向形成一定角度并依托墙壁提高房间内的空气循环效率,其缺点是,由于其使用位置及对所在空间有一定要求,降低了其使用的方便性和对场景的适应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机,其能够提高污染物滤除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气净化机,其特征是,包含:
壳体,其包含连通的底壳和上壳,底壳上设有进气口;
风机装置,其设置在底壳内,以驱动空气向上壳方向流动;
活动气流隔板组件,其与上壳连接形成风腔,用于控制风腔的开启和闭合;
第二过滤单元,其设置在活动气流隔板组件与上壳连接形成的风腔内;
传动装置,其分别连接所述的风机装置和活动气流隔板组件,风机装置用于驱动传动装置以使空气进出风腔以及将空气限制在风腔内,通过传动装置控制空气在风腔内的滞留过滤时间。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所述的活动气流隔板组件包含:
顶层气流隔板,其设置在所述上壳的顶部,其包含与传动装置对应连接的活动扇叶,通过扇叶的旋转控制顶层气流隔板的开启和闭合;
底层气流隔板,其设置在所述上壳的底部,其包含与传动装置对应连接的活动扇叶,通过扇叶的旋转控制底层气流隔板的开启和闭合。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
所述的第二过滤单元为紫外光催化过滤模块,其设在所述上壳与活动气流隔板组件围成的风腔内。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还包含:
第一过滤单元,其设置在底壳内。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
所述的第一过滤单元为活性炭吸附模块,其设在所述底壳的进气口上,对空气进行初步过滤。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
所述的底壳为环形,底壳上的进气口为分布在其圆周上的若干进气孔;
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模块为环形,其紧贴在所述底壳的进气口上。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所述的传动装置包含:
传动机构,其一端连接所述的风机装置;
槽轮机构,其分别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以及活动气流隔板组件,以控制风腔一次开启或闭合的间隔时间。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含:
第一传动轴,其连接所述的风机装置,该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
第二传动轴,其一端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齿轮外啮合的第二齿轮,其另一端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的槽轮机构对应连接。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所述的紫外光催化过滤模块包含:
钛网组,其包含:3块光催化钛过滤网,每块光催化钛过滤网分别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另一端的径向上,3块光催化钛过滤网分别以第二传动轴为中心轴呈120度夹角间隔设置;
3个紫外光灯,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上壳上,并与所述的每块光催化钛过滤网对应设置。
上述的空气净化机,其中:
所述的钛网组每旋转6周,风腔完成一次开启或闭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15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钢脱硫除尘器吸尘组件
- 下一篇:一种高压脉冲放电废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