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汞离子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6120.0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0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姣亮;龙立平;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91/107 | 分类号: | C07D491/107;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离子 荧光 探针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开关环的近红外汞离子荧光探针检测汞离子,本发明对汞离子的检测具有高灵敏、高选择性识别汞离子。该探针与汞离子响应后,吸收和发射波长均在近红外区,有利于避免生物样品背景荧光的干扰,且响应前后颜色呈明显变化,可用于可视化检测汞离子。制备的荧光探针具有经典罗丹明的光谱特性,可基于荧光增强或色度增强检测化学样品、生物样品或医学样品中的汞离子,并适合荧光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具有类似罗丹明开关环响应的近红外汞离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汞是一种对人体极具生理毒性的金属离子。汞离子中毒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缺陷、异常兴奋以及心律失常心肌病和肾脏损害。
荧光探针就是以荧光物质作为指示剂,并在一定波长光的激发下使指示剂产生荧光,通过检测所产生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或波长的变化实现对被检测物质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荧光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样量小,响应时间快等优点,在分析化学,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领域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与可见光相比,近红外光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进行生物成像时,由于它发出是近红外光在生物体系内能最低程度的减少对生物样品的光损伤,并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以及与生物体内分子自身的背景荧光有较小的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汞离子探针针对性检测汞离子及该探针的制备方法及用途,从而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化学样品、生物样品或医学样品中的汞离子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与荧光成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汞离子检测的近红外汞离子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荧光探针的结构式为:
所述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具有和传统罗丹明染料一样的荧光开关响应机理,而且具有近红外的吸收和发射波长的优点。
所述的近红外汞离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摩尔比为1:20的罗丹明B与氢氧化钾,先将氢氧化钾溶于蒸馏水中,冷却到室温,将先称取的罗丹明B溶于其中,在搅拌的条件下加热到105℃恒温加热8 h,冷却再加入少量水稀释并缓慢滴加HCl溶液中和反应液,溶液颜色变浅,出现黄色絮状沉淀,过滤,在滤液中再滴加少量的稀盐酸,直到不产生絮状沉淀,过滤,当溶液中再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时会有片状的晶体析出,此晶体也为中间产物1。
在2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并搅拌,冷却至0°C,再逐滴加入环己酮,随后在剧烈搅拌下一次性加入化合物1。之后,将混合物加热到90℃,保持温度继续反应1-1.5 h。停止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盛有冰水的烧杯中,随即加入高氯酸,立即产生大量红色沉淀。抽滤,用冰水洗涤固体,干燥后得到红色的固体化合物2。
产品未经进一步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将化合物2和费舍尔氏醛溶解在醋酸酐中,加热到50℃。将混合物保持温度继续反应30 min后,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水淬灭反应,减压下蒸除溶剂得粗产品,通过柱层析梯度分离得绿色固体化合物3。
将化合物3,NHS和DCC溶解在CH2Cl2(50 ml)中,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避光搅拌反应0.5 h,减压下旋转蒸干溶剂,以柱色谱分离,得到绿色的固体化合物。将中间体重新溶解CH2Cl2中,加入4-苯基-3-氨基硫脲和三乙胺,反应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反应10 h。随后减压下旋转蒸干溶剂,以柱色谱梯度分离,得到黄绿色的固体化合物4(即近红外汞离子荧光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城市学院,未经湖南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6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乙酰磷酸二铵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加兰他敏类似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