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放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7454.X | 申请日: | 2015-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2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维 |
主分类号: | A62B1/18 | 分类号: | A62B1/18;A62B1/10;A62C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灭火 救援 功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一种建筑或构筑物的灭火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的火灾一直都在牵引着人们视线,现有消防救生采用的举臂登高消防车,一般可实施53米高的火灾扑救和救人,即大约相当于15层的高度,一旦15楼以上高层发生火灾,除徒步拎水带上楼灭火,更多的时候消防官兵只能望“火”兴叹,更别提上楼救人。消防云梯车的登高是有极限的,通常消防云梯车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如果地面风力达到4至5级,消防云梯车就无法升高作业。这样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一旦起火或有人员被困,消防云梯就难以发挥作用,一般情况被困人员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逃生,而部分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不全,消火栓门存在被居民用杂物堵住等各种现象,更是给救火逃生带来阻力。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和日益密集,楼房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在发生火灾等危急情形下,人们行之有效的灭火救援手段却非常少,而消防灭火救生的手段和灭火救生高度又受限制,如今研究开发高楼灭火救援的有效方法成为迫切的问题,我们急需有效的高楼灭火救援手段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解决现有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灭火救援功能的放绳设备,所述放绳设备包括电动卷绳筒、悬臂,上述电动卷绳筒设置在悬臂上,上述电动卷绳筒包括卷绳筒、齿轮或链带或传输带或传动轴、电机,上述电机通过上述齿轮或链带或传输带或传动轴与上述卷绳筒中间部分的外周连接并可带动卷绳筒转动,有绳索穿过上述卷绳筒的内部孔洞并分别从卷绳筒的两端延伸出来形成拉绳一和拉绳二,上述拉绳一和拉绳二分别从卷绳筒的两端的孔洞中延伸出来并朝同一方向在卷绳筒上盘绕多圈后从卷绳筒上延伸出分别卷绕在卷绳盘上或盘绕成卷或折叠成束,所述放绳设备的外部可控制上述拉绳一和拉绳二向下降落延伸并挂拉在上述卷绳筒上,上述卷绳筒被控制转动并让上述拉绳一和拉绳二继续降落延伸并可滑动挂拉在上述卷绳筒的内部孔洞上,挂拉在上述卷绳筒的内部孔洞上的拉绳一可直接或通过连接件与消防水枪或灭火设备的发射枪或细水雾灭火设备的灭火喷枪或通气风口或支撑平台或救援人或救援物连接,挂拉在上述卷绳筒的内部孔洞上的拉绳二可被人或卷绳设备拉动并带动上述拉绳一牵引上述消防水枪或灭火设备的发射枪或细水雾灭火设备的灭火喷枪或通气风口或支撑平台或救援人或救援物上升,上述内部孔洞是平行于卷绳筒的转动中心线且从卷绳筒的两端贯穿卷绳筒内部的圆柱形孔洞,上述内部孔洞内可以设置有多根滚筒,上述多根滚筒的两端设置在卷绳筒的筒面的内壁上,上述多根滚筒在卷绳筒的内部孔洞内形成多边形的支撑孔洞,上述绳索穿过上述内部孔洞且穿过上述多边形的支撑孔洞从卷绳筒的两端延伸出来形成拉绳一和拉绳二,上述拉绳一和拉绳二可挂拉在上述滚筒上,这可增加上述绳索在上述卷绳筒的内部孔洞上的滑动的便捷性,在建筑下方的结构上或所述建筑下方的地面上或所述建筑的附属层屋面上可设置有变向滑轮或变向拉环或变向拉杆或变向滚筒,上述挂拉支撑件为钢制吊环或钢制矩形环,有绳索绕过上述滑轮或转盘或转轴或滚筒或挂拉支撑件延伸盘绕成卷或延伸折叠成束,上述成卷的或成束的绳索设置在上述滑轮或转盘或支撑件的附近;
其中,所述电动卷绳筒设置在悬臂上的具体方案包括:
所述电动卷绳筒设置在上述悬臂的端部;
所述电动卷绳筒设置在上述悬臂的端部,上述悬臂可进行伸缩或转动或弯折或升降动作;
所述悬臂上设置有可滑动的行走小车,行走小车上设置有所述的电动卷绳筒;
所述悬臂上设置有可滑动的行走小车,行走小车上设置有所述的电动卷绳筒,上述悬臂可进行伸缩或转动或弯折或升降动作,所述建筑的下方楼层或所述建筑的外部可控制上述悬臂构件移动或转动或通过液压驱动伸展开并让上述电动卷绳筒移动到所述建筑的外墙的外侧后转动并让上述拉绳一和拉绳二降落延伸到所述建筑下方的地面或接近地面的位置或所述建筑的附属层屋面或接近附属层屋面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维,未经黄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74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