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甜叶悬钩子水溶性多糖用于保护肝脏及激活乙醛脱氢酶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8270.5 | 申请日: | 2015-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7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邹晓青;冯小婕;彭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C08B37/06;C07H3/02;C07H1/08;A61P1/16;A61P25/00;A61P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甜叶悬 钩子 水溶性 多糖 用于 保护 肝脏 激活 乙醛 脱氢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一种从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甜叶悬钩子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用于保护肝脏及激活乙醛脱氢酶的应用,属于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EC1.2.1.10)(CAS[9028-91-5]),作为醛脱氢酶的一种,负责催化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反应。在酒精代谢中起主要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哺乳动物乙醛脱氢酶根据其亚细胞定位、结构及动力学特性和原始序列的相似性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存在于细胞质中(ALDH1),第二类存在于线粒体中(ALDH2),第三类则是可诱导性的细胞质的乙醛脱氢酶和可诱导性的微粒体的乙醛脱氢酶(如ALDH3)。乙醛脱氢酶2(ALDH2)是存在于线粒体内的广泛参与体内醛类物质氧化的一种醛类氧化酶,ALDH2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它的主要多态性位于外显子12的G1510A,正常的等位基因记为ALDH2*1,单碱基突变的等位基因记为ALDH2*2。突变基因表达的酶中,残基487的谷氨酸变为赖氨酸,造成酶的催化活性基本丧失。有ALDH2*2突变表达出的酶无法正常代谢乙醇的氧化产物乙醛,血液乙醛浓度增高,造成一系列饮酒后的不良反应,如脸红、头晕、心跳加快等。而纯合子的ALDH22*2活性近乎为零。由于ALDH2*2携带者对乙醛代谢较差,有认为乙醛对肝脏的损伤是酒精肝在亚洲人群中常见的原因。有研究表明,ALDH2突变型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更高,ALDH2的失活导致乙醛的蓄积与乙醇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有关,ALDH2可减轻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对神经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激活ALDH2将为神经退行性变疾病的治疗提供靶点。同时又研究提出,ALDH2基因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缺氧心肌中ALDH2基因下调,ALDH2对氧化刺激导致的神经细胞、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有可能成为老年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可有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酒精性肝病主要是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直接或间接诱导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炎性介质和营养失衡(尤其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二次打击”学说认为,酒精因素作为初次打击,通过氧化应激促使反应性氧化物增加,而诱发肝脏脂肪聚集。在氧化应激相关的脂质过氧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使脂肪变的肝细胞发生第二次打击,造成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乙醛是肝细胞内乙醇代谢的主要产物,其药理毒性比乙醇更为剧烈。乙醛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肝组织,首先,乙醛可直接作用于肝组织,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其次,乙醛还可损伤大多数肝细胞的线粒体和微管,进而引起脂肪酸氧化和肝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内脂肪酸蓄积和分泌性蛋白贮留。大量研究已经显示乙醛在活体生理状态下能与多种蛋白发生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乙醛蛋白加和物(APA)。其形成不但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而且造成了蛋白质功能异常,如蛋白酶失活、DNA修复蛋白功能障碍、谷胱甘肽耗竭、线粒体损伤、氧利用障碍和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而且可作为抗原诱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
甜叶悬钩子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一个变种,属于多年生有刺灌木,主要生长于我国广西省的山区,由于其叶味道甘甜,口感独特,故又称广西甜茶,是广西特有的无毒、低热量、高甜度的野外珍稀天然植物。在民间有悠久的应用历史,长期以来当地百姓一直以其叶当茶饮用,也用来代糖加工食品。根据广西中药药物标准记载,甜叶悬钩子具有清热降火、润肺生津、止咳祛痰的功效。其食用性以及药用性早已为当地民间医药所证实。但是直至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药物调查中发现,虽然悬钩子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但都不具备广西甜叶悬钩子这种甜味,因此该植物被植物学家李树刚确定为悬钩子的变种,与其它悬钩子区分来。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该物种以来,我国逐步展开了对甜叶悬钩子的研究,在其食用和药用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甜叶悬钩子叶片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黄酮昔、甜叶悬钩子苷、多酚、维生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甜叶悬钩子粗提物具有降糖、降脂、抗炎、抗过敏、改善皮肤瘙痒等多种药理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82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