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田污油回收电磁蒸气集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8443.3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0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崔小平;姚红;邵克勇;李庆;于宝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小平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65D88/74;F22B1/28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23202 | 代理人: | 马洪发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回收 电磁 蒸气 集成 装置 | ||
本发明的油田污油回收综合处理集成装置涉及到油田污油处理装置,是将污油处理罐、物料泵Ⅰ、物料泵Ⅱ、锅炉和仪表控制箱集装于橇座的平板上;其中物料泵Ⅰ与物料泵Ⅱ为并联管路,其前端管路连接原料入口a、其后端管路连接污油处理罐的原料中部入口b和污水底部出口c;污油处理罐的罐内底部设有热水加热器、其热水入口e和回水出口f分别与锅炉出口和入口连接。本装置可实现抽吸、外排、边抽边排、不经罐直排、自循环降温保护、反冲洗抽吸管线、污油罐内的污油污水加热伴热、井场机具清洗等八大功能,装置吸力大,能适应粘度大含泥沙的油水混合液,外输压力高,同时电磁伴热系统的加温速度快,整个装置完全能满足现场工作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油田污油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油田污油回收电磁蒸气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井场作业中会有大量污油污水落地,因这些污油污水、原油和泥沙的混合物,如何回收一直是个难题。目前通用的污油回收装置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吸力小,泵经常损坏,输出压力低,冬季原油凝固堵塞管线等。而因原油易燃,污油回收装置作业时都要离开井场一段距离,所以要求装置必须吸力大。为增加吸力,目前污油回收装置的抽吸段多采用鼓风机或真空泵。鼓风机必须带入大量冷空气才能吸进含油污水,影响吸入的液体流量,而且,在冬季因吸入大量冷空气而很快使原油凝固堵塞管线,因吸入大量冷空气也很难采用加热的方式使原油软化,影响外输;真空泵不能适应有泥沙流体,泵频繁损坏。外输段多采用多级离心泵,功率很大,但扬程压力低,外输困难而且冬季使用过程中经常堵塞。
目前通用的罐内加热系统加热效率低,井场用蒸汽采用单独的蒸汽发生装置,运输量大,占用土地面积大且投资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油田污油回收电磁蒸气集成装置。
本发明的油田污油回收电磁蒸气集成装置,是由污油处理罐、物料泵Ⅰ、物料泵Ⅱ、电磁锅炉和仪表控制箱构成,将污油处理罐、物料泵Ⅰ、物料泵Ⅱ、电磁锅炉和仪表控制箱集装于橇座的平板上;其中物料泵Ⅰ与物料泵Ⅱ为并联管路,其前端管路连接原料入口a、其后端管路连接污油处理罐的原料中部入口b和污油底部出口c、并其各段连接管路上均设有切换控制阀;污油处理罐的罐内底部设有热水加热器、其热水入口e和回水出口f分别与电磁锅炉出口和入口连接;其中切换控制阀、物料泵Ⅰ、物料泵Ⅱ和电磁锅炉均与仪表控制箱电路联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污油处理罐的前端原料入口a端的罐内的径向设有倾斜的过滤筛板、且将污油处理罐内分隔为沉淀腔和污油腔,污油处理罐内的底部纵向卧装热水加热器、热水加热器的热水入口e和回水出口f分别与电磁锅炉出口和入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电磁锅炉内设有蒸汽收集罐,该蒸汽收集罐管路连接有蒸汽输出口d,蒸汽输出口d与井场的蒸汽管路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污油处理罐于沉淀腔的上方设有固体污油加入口、于沉淀腔的下方设有机械杂质排放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过滤筛板的外缘与污油处理罐的内壁相径向倾斜吻合、静配合固定,过滤筛板的上半部均布有过滤筛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橇座的平板上的一端纵向安装了污油处理罐、另一端并列依次安装了仪表控制箱、物料泵Ⅰ、物料泵Ⅱ和电磁锅炉,并前端的污油处理罐相比邻。
本发明的油田污油回收电磁蒸气集成装置,可实现抽吸、外排、边抽边排、不经罐直排、自循环降温保护、反冲洗抽吸管线、污油罐内的污油污水加热伴热、井场机具清洗用高温高压蒸汽的产生等共八大功能,全天候适应于油田井场作业的需要,装置吸力大,能适应粘度大含泥沙的油水混合液;使得冬季原油也不易凝固堵塞,外输压力高,同时电磁伴热系统的加温速度快,整个装置完全能满足现场工作需求。且在电磁锅炉内设有蒸汽收集罐,与井场所设蒸汽管路连通,能够提供大量蒸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小平,未经崔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8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