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圈故障自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9109.X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1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石光林;许冠能;朱林;邹业炜;郭荣荣;聂超;石济源;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3113 | 代理人: | 周晟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圈 故障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圈自检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钢圈故障自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钢圈是汽车的主要总成之一,具有生产量大、检测指标多等特点,其质量的优劣,将集中体现在整车性能上,但是针对钢圈的损伤检测,大部分必须使产品下线,再使用专用量具检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受检率与准确率也必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圈故障自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可应用于钢圈自检测系统中,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检测效果精准有效,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圈故障自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钢圈主体上设置信号检测系统,所述的信号检测系统为多信号检测块,在钢圈主体上呈多边形分散分布,多信号检测块设于多边形的各个顶点上,发射信号对钢圈主体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发送到数据传输系统;同时设置好数据传输系统、故障位置识别系统、故障尺寸识别系统;
b、信号检测系统接收钢圈主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并传输给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将检测信息进行压缩后传输到故障位置识别系统;
c、故障位置识别系统将接收到的压缩信号进行提取,根据信号的时域分量及信号点间的距离,进行多边形信号定位,重复迭代计算,得出故障点的坐标;
d、故障位置识别系统将故障点坐标传输至故障尺寸识别系统,故障尺寸识别系统基于神经网络,通过数据的训练拟合,计算出损伤指标尺寸。
所述的步骤b中,数据传输系统对检测信息的压缩过程为将检测信息输入测量矩阵,经过传输、重构,获得重构信号,最终获得重构的压缩信号;
压缩过程公式:y=φx=φψs=qs;y为压缩后的信号值,为M×1维,y中所有测量值与x中所有元素呈线性组合关系,x为被压缩信号,φ为测量矩阵,φ={φ1;φ2;...φM},φi为1×N维向量,q=φ·ψ,称为传感矩阵;重构稀疏信号的前提是满足约束等距条件,即对任意K个稀疏信号c和常数δk∈(0,1),满足:(1-δk)||c||2≤||qc||2≤(1+δk)||c||2;
重构步骤:
e·初始化,令线差γ0=y,原始矩阵φ0=φ,迭代次数k=1;
f·求解索引值λk=arg max i=1,2…N(<γK-1,φi>);
g·解最小2乘问题sk=arg min s||y-φk||2得到新信号sk;
h·计算新测量值yk=φk·sk及新线差γk=y-yk;
i·迭代次数R=k+1,若k<K,则返回f步继续迭代,否则返回重构信号
所述的步骤c中,多边形信号定位过程为:yi+3=ki,i+1(yi-yi+1)、xi+3=ki,i+1(xi-xi+1);
其中:λi为信号的时域分量(i=1,2,3…),V为声信号、磁信号的传播速度,为对应迭代次数下的前一次的信号时域分量(i=1,2,3…),为无故障状态下信号传播的时间值,Lq为信号点间的距离(q=1,2,3…),Lq为信号点间的距离(q=1,2,3…);
计算出任意两点的k值,再由yi+3=ki,i+1(yi-yi+1)、xi+3=ki,i+1(xi-xi+1)计算获知多点的坐标值,重复上述迭代过程,即可实现对故障点的精准定位。
所述的钢圈故障自识别方法,还包括累计损伤级别评判系统和剩余寿命预估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9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