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69537.2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6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怡文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00;A61P31/00;A61P29/00;A61P11/14;A61P11/04;A61P11/02;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呼吸系统 感染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进行新陈代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呼吸系统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大、最常见的门类,其往往伴随发热、炎症、咳嗽和呼吸系统的疼痛。
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和激素疗法,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并且副作用大,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中医认为,呼吸系统感染属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咳喘”等范畴。认为外邪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失职,感受外邪,外邪既可以是风寒之邪,也可是风热之邪,也可风寒之邪化热,侵犯肺脏,使肺失宣肃;或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外邪;或因年老体弱,脾肺气虚,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停蓄于肺;或肺有宿疾,复感外邪;或久病之后,由脾肺损及肾,导致肾气不足,纳气无权等。主要有以下几个分型:
1、风寒束表
证见:恶风寒较重,伴有发热,无汗或少汗,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头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或咳吐稀白痰,声音嘶哑,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发热风寒。
2、风热犯表
证见:发热明显,微恶风寒,少汗,头胀痛,鼻塞,或流黄涕,口渴,咽红且痛,咳嗽,吐黄痰或白粘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疏散发热。
3、暑湿袭表
证见:病发于夏季,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昏涨痛,鼻塞流涕,胸闷,呕恶欲吐,胎白腻或黄腻,脉濡缓或濡数。治则: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4、热袭表
证见:病多发于秋季,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治则:辛凉解表,甘寒润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对呼吸系统感染有较好治疗效果的中药制剂。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发明人利用自身多年的行医经验和对现代制药技术的把握,精心配伍药材,经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和调整,最终发明一个全新的中药组方和一套制备方法,由此生产出的中药制剂对呼吸系统感染引起的发热、炎症、咳嗽、疼痛等症状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中药组方以重量份表示为:
柴胡13-27份、干姜9-21份、黄芩11-23份、黄连10-22份、杏仁7-17份、桂枝8-18份、石膏15-29份、麦冬12-24份、竹叶7-17份、大枣8-20份、赤芍8-18份、人参6-12份、甘草7-12份。
在实践过程中优选出的3个具有较佳疗效的组方配比分别为:
1:柴胡20份、干姜15份、黄芩17份、黄连16份、杏仁12份、桂枝13份、石膏22份、麦冬18份、竹叶12份、大枣14份、赤芍13份、人参9份、甘草9份。
2:柴胡22份、干姜16份、黄芩18份、黄连14份、杏仁13份、桂枝14份、石膏24份、麦冬16份、竹叶11份、大枣13份、赤芍12份、人参8份、甘草10份。
3:柴胡21份、干姜14份、黄芩16份、黄连18份、杏仁14份、桂枝14份、石膏21份、麦冬19份、竹叶13份、大枣12份、赤芍15份、人参10份、甘草9份。
发明人所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各味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6-13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6-24小时,回流煎煮1-5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4-10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4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3)、将步骤(2)的滤渣加4-10倍重量的浓度6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6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2-1.25的浓缩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32-1.35的中药浓缩液,进一步浓缩得中药浸膏,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怡文,未经苗怡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69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