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剑叶耳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0132.0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0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锋;杨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4 | 分类号: | A61K36/74;A61P11/06;A61P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耳 挥发油 提取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剑叶耳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剑叶耳草为茜草科耳草属直立分枝的灌木状草本,又名少年红、千年茶、铁扫把,性平,味苦、辛,具有止咳化痰、健脾消积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痨咯血、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外科出血、小儿发烧、咽喉痛、腹泻等。在剑叶耳草挥发性成分中,主要为脂肪族衍生物、萜类衍生物及芳香族衍生物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并且是某些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巨大的潜在医用价值。
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连钱草挥发油成分,耗时少,收率高,提取的成分也较多,防止了挥发油的氧化、热解以及提高了挥发油的品质,且提取的挥发油无有机试剂,无毒副作用,可以直接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剑叶耳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该挥发油对于平喘、镇咳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完成的,具体内容包括:剑叶耳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作为制备平喘、镇咳的药物的用途
a.将剑叶耳草阴干、粉碎,过40目筛,得到剑叶耳草粉末;
b.将剑叶耳草粉末放入萃取釜中,设置萃取压力为15~25MPa、萃取温度40~50℃,分离釜Ⅰ压力10~15MPa、温度30~40℃,分离釜Ⅱ压力5~10MPa、温度30~40℃,CO2流量为25~35kg/h;
c.经过90~120min的萃取,从分离釜Ⅰ和分离釜Ⅱ放料口放出挥发油,即可得到剑叶耳草挥发油。
所述的方法获得的剑叶耳草挥发油作为制备平喘、镇咳的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剑叶耳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该方法以剑叶耳草为原料通过CO2超临界萃取得到的挥发油具有显著的祛痰、镇咳作用,原料来源丰富,制备成本低,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应用。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剑叶耳草阴干、粉碎,过40目筛,得到剑叶耳草粉末;将剑叶耳草粉末放入萃取釜中,设置萃取压力为15MPa、萃取温度40℃,分离釜Ⅰ压力10MPa、温度30℃,分离釜Ⅱ压力5MPa、温度30℃,CO2流量为25kg/h;经过90min的萃取,从分离釜Ⅰ和分离釜Ⅱ放料口放出挥发油,即可得到浅黄色的剑叶耳草挥发油,其得率为2.41%。
实施例2:
将剑叶耳草阴干、粉碎,过40目筛,得到剑叶耳草粉末;将剑叶耳草粉末放入萃取釜中,设置萃取压力为20MPa、萃取温度45℃,分离釜Ⅰ压力12MPa、温度35℃,分离釜Ⅱ压力8MPa、温度35℃,CO2流量为30kg/h;经过100min的萃取,从分离釜Ⅰ和分离釜Ⅱ放料口放出挥发油,即可得到黄色的剑叶耳草挥发油,其得率为2.64%。
实施例3:
将剑叶耳草阴干、粉碎,过40目筛,得到剑叶耳草粉末;将剑叶耳草粉末放入萃取釜中,设置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50℃,分离釜Ⅰ压力15MPa、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10MPa、温度40℃,CO2流量为35kg/h;经过120min的萃取,从分离釜Ⅰ和分离釜Ⅱ放料口放出挥发油,即可得到黄色的剑叶耳草挥发油,其得率为2.87%。
实施例4:连钱草挥发油的药效学评价
祛痰作用实验:
小鼠气管粉红法: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实施例1产品组(B)、实施例2产品组(C)、实施例3产品组(D),每组10只,各组给药量见表1。各小鼠每天按0.2mg/10g体重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0.5h后各小鼠腹腔注射酚红溶液5mg/10g体重,30min后处死动物,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放入2mL生理盐水试管中,在加入0.1mL氢氧化钠溶液,用721型分光光度计于546nm处测OD值。用酚红作一标准曲线,根据曲线计算酚红含量(μg/mL)。结果见表1:
表1 剑叶耳草挥发油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的影响(n=10, ±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0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