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黄菌丝体多糖、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肿瘤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1870.7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2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乐;杨小明;李世超;王振斌;任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2 | 分类号: | C08B37/02;C08B37/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丝体 多糖 制备 方法 及其 肿瘤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开发领域,涉及桑黄菌丝体多糖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是桑黄菌丝体多糖的制备及结构和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背景技术
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作为珍稀的药用真菌,多糖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且由于其良好的抗肿瘤、抗氧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而得到大量的关注。
由于桑黄子实体特殊的生长环境和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使得自然形成的桑黄子实体很少,同时也给人工栽培加大了难度,造成桑黄资源的开发研究缓慢。经研究发现,桑黄菌丝体多糖在抗肿瘤方面和桑黄子实体具有相当的活性。因此采用液体发酵,通过摇瓶发酵得到桑黄(P.igniarius)菌丝体,并对桑黄菌丝体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桑黄菌丝体多糖。同时对其进行活性研究和结构分析,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保健品、抗癌药物治疗的开发。
本发明所涉及的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丝体均一多糖的结构,迄今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的制备及结构分析,同时提供了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本发明所述的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是从桑黄菌丝体中获得,其一级结构重复单元如通式(1):
其中,Glc代表葡萄糖,Rha代表鼠李糖,1,3,4,6代表取代基的位置。
本发明的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菌种,菌株编号为5.95,购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桑黄菌丝体摇瓶发酵显示:在接种量10%,温度28℃,转速135r/min,培养8天,得到桑黄菌丝体干重为4.53g/L。
2)桑黄菌丝体经热水提取,乙醇分级沉淀得到桑黄菌丝粗多糖IPS30、IPS60和IPS80。
3)桑黄菌丝体粗多糖经DES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分离和Sephacryl S-400凝胶柱纯化后得到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IPSW-1、IPSW-2、IPSW-3和IPSW-4,且经HPSEC-RI-MALLS检测分子量分别为34.1kDa、17.7kDa、15.1kDa和21.7kDa。
4)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IPSW-1、IPSW-2、IPSW-3和IPSW-4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四种均一多糖均为α型D-葡萄吡喃糖。
5)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IPSW-1、IPSW-2、IPSW-3和IPSW-4的气相色谱显示IPSW-1、IPSW-2和IPSW-3都只包含葡萄糖,而IPSW-4含有鼠李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1.29:1.21:1.0:43.86:1.86。
6)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IPSW-1、IPSW-2、IPSW-3和IPSW-4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和核磁共振分析显示:IPSW-1主链为Glc(1→6)和Glc(1→3,4),非还原性末端为Glc;IPSW-2主链为Glc(1→6)、Glc(1→3,4)和Glc(1→3,6),端基为Glc;IPSW-3主链为Glc(1→6)、Glc(1→3,4)和Glc(1→3,6),非还原性末端为Glc;IPSW-4主链为Glc(1→6)和Glc(1→3,4),支链为Rha(1→2),非还原性末端为Glc。
7)MTT试验结果显示: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IPSW-1、IPSW-2、IPSW-3和IPSW-4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和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包含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可以作为单独的抗肿瘤药物使用,也可以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
包含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可以制成各种药物剂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均一多糖IPSW-1、IPSW-2、IPSW-3和IPSW-4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桑黄菌丝体的发酵
种子液培养 250mL摇瓶中装新鲜PDB培养基100mL,Phellinus igniarius NO.5.95(CGMCC)菌种接活化后的平板母种5块,每块0.25cm2。置于28℃、135r/min恒温摇床培养振荡8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18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惯性导航汽车运动性能测试系统
- 下一篇:安全气囊体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