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蜜环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该方法制成的蜜环菌菌剂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2036.X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5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青君;任思竹;张国庆;程继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40 | 分类号: | A01G18/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栾波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蜜环菌菌剂 制备 方法 制成 | ||
本发明涉及真菌菌剂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蜜环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该方法制成的蜜环菌菌剂。蜜环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蜜环菌原菌的菌索段接入菌株保藏培养基中培养后常温放置,得到待活化菌种;将待活化菌种的尖端菌索转接至菌种活化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将活化后菌种扩繁;将扩繁后的固体菌种进行两次暗培养,得到二级液体菌种,并进行深层发酵培养。本发明提供的该方法可获得用于直接侵染枝条的蜜环菌菌剂,该菌剂接种到枝条后约30天即可用于人工种植猪苓或天麻,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菌材的获取时间(不经过原种阶段),进而使得蜜环菌菌材的产量得到保障,还可为医药业获取其药用成分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菌菌剂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蜜环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及该方法制成的蜜环菌菌剂。
背景技术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l.ex Fr.)Quel是一种药(食)用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又名糖蕈、蜜色环菌、蜜蘑、栎菌、小蜜环菌、蜜环蕈、青冈菌;该菌是仅有的几个具有菌索的种类之一,在东北地区俗称“榛蘑”。当前,蜜环菌人工栽培产量有限。
在相关技术中,蜜环菌菌索生长缓慢、形成菌球时间长、出菇条件苛刻,进而使得蜜环菌菌材的产量不能得到保障。随着蜜环菌菌材在作为药材(或食材)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提供一种能够直接侵染枝条(以实现蜜环菌菌材制备)的蜜环菌菌剂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蜜环菌菌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蜜环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蜜环菌原菌的菌索段接入菌株保藏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待所述菌索段的尖端长至所述菌株保藏培养基深度的1/2时,置于22-25℃的温度下放置3天,得到待活化菌种;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菌株保藏培养基的原料组份包括:玉米粉提取液38-42份、蔗糖18-22份、麸皮28-32份、琼脂8-12份、硫酸镁0.5份、磷酸二氢钾0.5-1.5份;
2)、将所述待活化菌种的尖端菌索转接至菌种活化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后菌种;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菌种活化培养基的原料组份包括:麦粒提取液38-42份、琼脂8-12份、葡萄糖18-22份、磷酸二氢钾1-2份、硫酸镁2-4份;
3)、将所述活化后菌种接种到另一新的所述菌种活化培养基中进行扩繁,得到扩繁后的固体菌种;
4)、利用麸皮液体培养基将所述扩繁后的固体菌种进行两次暗培养,得到二级液体菌种;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麸皮液体培养基包括:麸皮提取液48-52份、葡萄糖18-22份、磷酸二氢钾1-2份、硫酸镁0.75份、维生素0.01份;
5)、将所述二级液体菌种接入所述麸皮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深层发酵培养,得到能够直接侵染枝条的蜜环菌菌剂。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蜜环菌菌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探索蜜环菌的生长条件,依次将其原菌的菌索段(一般来源于与其伴生的猪苓或天麻专用菌株)接种到菌株保藏培养基中,该培养基含有大量的玉米粉提取液以及碳源等,可供菌株的营养所需。接种后,菌索段的尖端会向着培养基的内部生长,待其伸入到培养基后,置于0-4℃的温度下保藏(半年内蜜环菌的种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使其处于半休眠状态,以后使用时进行活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学院,未经北京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20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态肥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植物组织样品研磨振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