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沐28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四川工夫红茶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72287.8 申请日: 2015-05-25
公开(公告)号: CN104872303A 公开(公告)日: 2015-09-02
发明(设计)人: 唐茜;杨洋;李品武;陈盛相;杨安;陈玖琳;杨昌;杨保富;王自琴;许燕;郭湘;刘庆学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A23F3/08;A23F3/12;A23F3/14
代理公司: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代理人: 芶忠义
地址: 61113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28 茶树 品种 加工 四川 工夫 红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川沐28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四川工夫红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四川茶区为适应市场对茶产品多元化的需求,致力于红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以宜宾市生产的川红工夫茶为代表的红茶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销量不断增加。生产川红工夫茶的品种一般为四川主栽的中小叶品种,如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红茶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需选用优质特色的新品种来生产,并开发特色红茶产品。

川沐28号是由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选育的省级茶树新品种,2010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也是发明人自选品种。该品种的示范推广先后得到省级和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目前在四川乐山、宜宾等茶区推广种植。该品种为大叶种,最主要的特征是芽叶肥壮,其春梢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长分别为2.71cm、4.30cm、6.93cm,百芽重分别为12.38g、24.41g、45.15g,而福鼎大白茶的单芽长、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长分别为2.15cm、3.51cm、6.01cm,百芽重分别为8.53g、18.15g、37.23g,福选9号分别长2.06cm、3.37cm、5.78cm、分别重7.81g、16.58g、34.42g,川沐28号均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等适制红茶的品种,其中,独芽的百芽重分别比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重45.13%、58.51%。由此可以看出,川沐28号芽叶较一般茶树品种肥壮重实,因此,易采鲜叶,特别是易采独芽,采摘效益比一般品种高40%~50%,且具适制红茶的生化成份特征,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测试:春梢一芽二叶生化样水浸出物含量为35.76%,茶多酚20.29%,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4.18%,咖啡碱3.53%,儿茶素总量132.31%。另外其芽叶茸毛多,使其制作的红茶多金毫,可为外形加分。

由于川沐28号是新选育茶树良种,如采用常规的红茶加工技术加工,第一,因芽叶肥壮且长,萎凋和发酵程度难以掌握。萎凋失水不足,揉捻时芽叶易断碎,茶汁稀薄易流失,不利发酵程度的控制;萎凋过度,叶质干硬,茶汁难于揉出,条索不紧,发酵不匀。而发酵不足,干茶色泽不乌润,滋味青涩,带有青气,汤色欠红,叶底花青;若发酵过度,干茶色泽枯暗,不油润,香气低闷,滋味平淡,汤色红暗,叶底暗。第二,现有工艺对川沐28号的大芽叶的造型作用有限,易出现条索粗松、肥大,外形不美的现象。第三,川沐28由于芽大芽壮,不能与其它中小叶品种混在一起加工,否则加工工艺难以掌握,且影响品质,必须单独加工。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川沐28号加工四川工夫红茶的配套工艺,不利于优良品种川沐28号的推广和开发利用。需研发生产四川工夫红茶的配套加工工艺,以发挥该品种的优良特性,实现良种良制,生产优质特色红茶产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川沐28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四川工夫红茶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川沐28号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四川工夫红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原料采收:采摘川沐28号品种的独芽、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作为制作工夫红茶的原料;

步骤(2)萎凋:采用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萎凋,至萎凋叶含水量65%;

步骤(3)振荡:将步骤(2)所得的川沐28号萎凋叶放入竹制圆筒摇青机进行振荡,投叶量为10~15kg,摇青机转速定为25~30r/min;第1次振荡时间45s,第2次90s,第3次240s;中间依次静置10min,20min,30min;在做青过程中,环境温度22~28℃,环境湿度70%~80%;

步骤(4)揉捻: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投叶量35~45kg,揉捻2~2.5h,至鲜叶细胞破碎率在80%以上,茶汁充分揉出附于表面,揉捻叶表面泛起红色稍有粘性,且叶片90%以上成条为度;

步骤(5)发酵:先将揉捻叶充分解块,然后以8cm的厚度均匀摊放在竹制的凉席或簸箕上进行发酵,发酵室温24~26℃,叶温28~30℃,相对湿度95%,时间2.5h,直至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发酵”叶特有的香气;

步骤(6)毛火初烘;用6CHD-4型烘焙机烘干,毛火温度110℃~120℃,烘10~15min至七八成干停止;

步骤(7)曲毫:将步骤(6)初烘叶取出摊凉40min,然后放入双锅曲毫炒干机进行曲毫,投叶量为锅容量的1/2~2/3,温度控制在70℃,时间30min,至茶毫显露,含水率10%~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2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