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庭网关设备动态IP寻址方法和寻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4672.6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9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钊;成国强;王爱霞;刘文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公用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网关 设备 动态 ip 寻址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家庭网关设备动态IP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用户向电信运营商申请动态IP寻址业务,登记网络接入账号,设置动态IP寻址业务账号及密码,电信运营商将动态IP寻址业务账号与网络接入账号建立映射关系;用户在向电信运营商申请动态IP寻址业务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访问控制策略;
步骤102:用户的家庭网关向电信运营商的AAA认证服务器提交网络接入账号、密码,发起网络接入认证请求;
步骤103:家庭网关的认证请求通过后,AAA认证服务器通知BRAS向家庭网关分配动态IP地址,并在完成地址分配后将包括网络接入账号、分配的动态IP地址、分配时间的家庭网关信息同步至寻址服务器;
步骤104:寻址服务器对收到的信息进行数据转换存储,供后续寻址查询使用;
步骤105:用户如需使用动态IP寻址服务,可访问动态IP寻址服务平台,输入动态IP寻址业务账号及密码进行业务认证;
步骤106:寻址服务器校验用户的业务账号信息,验证通过则进一步根据步骤101设置的访问控制策略实现业务控制,验证不通过则拒绝提供寻址服务;
步骤107:寻址服务器返回寻址结果,所述寻址结果包括IP地址、端口、目标应用的网络协议,用户根据返回的寻址结果实现家庭网关寻址,并使用应用服务;
步骤108:当家庭网关下线或断线时,AAA认证服务器处理家庭网关下线请求,通知BRAS回收IP地址,并同步给寻址服务器,寻址服务器更新或删除相应条目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网关设备动态IP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1中,用户在向电信运营商申请动态IP寻址业务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访问控制策略,包括:
设置地址访问控制,验证请求的IP地址是否在控制策略允许地址段内,否则拒绝服务,是则提供服务;
设置访问时间段控制,验证访问时是否在控制策略允许范围内,否则拒绝服务,是则提供服务;
设置访问频度控制,验证请求的间隔时间是否在控制策略限制的范围外,否则拒绝服务,是则提供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网关设备动态IP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5中,
用户直接通过WEB浏览器使用动态IP寻址服务,流程是:
步骤301:用户使用WEB浏览器访问动态IP寻址服务门户,输入动态IP寻址业务账号及密码进行业务认证;
步骤302:认证通过后,寻址服务器查询家庭网关当前的IP地址,并根据用户配置的HTTP类应用的URI、端口信息,拼接获得目标应用URL;
步骤303:动态IP寻址服务门户通过HTTP重定向方式将用户直接引导至目标WEB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网关设备动态IP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5中,
用户通过集成寻址业务SDK的第三方应用软件使用动态IP寻址服务,流程是:
步骤401:用户启动第三方应用软件,输入动态IP寻址业务账号及密码;
步骤402:第三方应用软件通过调用动态IP寻址服务平台的接口将账号密码信息提交到寻址服务器校验;
步骤403:校验通过后,寻址服务器通过接口将解析的IP地址及端口信息返回给第三方应用软件;
步骤404:第三方应用软件根据返回的信息,实现数据转发,从而为用户提供目标应用服务。
5.一种家庭网关设备动态IP寻址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AAA认证服务器,AAA认证服务器负责进行用户网络接入账号鉴权以及IP地址动态分配,在其上增加与寻址服务器的通信模块,将分配给家庭网关的IP地址及网络接入账号实时同步给寻址服务器;
寻址服务器,用于存储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网络接入账号与动态IP寻址业务账号的映射关系、动态IP地址与网络接入账号的实时对应关系,并负责提供高效的数据查询检索及其他业务管理功能;
动态IP寻址服务平台,用户通过动态IP寻址服务平台访问动态IP寻址服务门户使用寻址服务;
ACL策略控制单元,与寻址服务器进行通信,根据用户登记的其它业务策略进行访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公用信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公用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46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