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铁的固定构造及固定方法、电动机以及永磁铁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7956.0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1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山形泰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8 | 分类号: | H02K1/18;H02K1/12;H02K15/0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固定 构造 方法 电动机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抑制在将电动机中使用的磁铁固定于壳体时所使用的粘合剂从所希望的区域溢出的技术。永磁铁的固定构造(100)将电动机中使用的永磁铁(24)固定于磁轭壳体(12)。该固定构造具备:环状的永磁铁(24);磁轭壳体(12),其具有供永磁铁插入的开口部(12a),并将永磁铁收容于内部;以及粘合剂(26),其将磁轭壳体(12)的内周面(12b)与永磁铁(24)的外周面(24a)粘合。永磁铁(24)具有:筒部(24b),其内径比磁轭壳体(12)的内周面(12b)的直径小;以及环状的肋(24c),其形成于筒部(24b)的外周面(24a),并与磁轭壳体(12)的内周面(12b)抵接。粘合剂(26)设置在磁轭壳体(12)的内周面(12b)与永磁铁(24)的筒部(24b)之间的缝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在电动机中使用的永磁铁固定于壳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DC电动机在从机动车等的电装设备、声音·影像设备、或者家电设备到玩具·模型、电动工具的所有领域以及用途中使用。
这样的DC电动机在筒状的磁轭壳体内具备永磁铁。另外,该永磁铁需要在磁轭壳体内固定。于是,作为永磁铁的固定方法,提出了在永磁铁的外周面涂敷粘合剂而与磁轭进行粘合固定的粘合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146953号公报
在上述的粘合结构中,在永磁铁的外周面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在轴向上较长的一对凹槽,将被该一对凹槽夹着的区域设为与磁轭粘合的粘合部,并且凹槽作为粘合剂的流出防止部而发挥功能。
然而,该粘合结构考虑了粘合剂朝向永磁铁的外周面的周向的流出,但未考虑粘合剂朝向外周面的轴向的流出。因此,存在粘合剂朝向圆筒状磁轭的开口部流出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在将电动机中使用的磁铁固定于壳体时所使用的粘合剂从所希望的区域溢出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永磁铁的固定构造将在电动机中使用的永磁铁固定于壳体,具备:环状的永磁铁;圆筒状的壳体,其具有供永磁铁插入的开口部,并将永磁铁收容于内部;以及粘合剂,其将壳体的内周面与永磁铁的外周面粘合。永磁铁具有:筒部,其外径比壳体的内周面的直径小;以及环状的肋,其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并与壳体的内周面抵接。粘合剂设置在壳体的内周面与永磁铁的筒部之间的缝隙。
根据该方式,永磁铁的筒部借助粘合剂与壳体的内周面结合。因此,电动机驱动时的各部分的振动不易传递至壳体。另外,即使假设粘合剂朝向壳体的开口部溢出,也会被肋阻挡。这里,环状的肋不必一定是连续的,也可以切除一部分而具有不连续的部分。另外,环状的肋也可以不是直线状,也可以存在一部分弯曲而成的曲线状的部分。
也可以是,肋位于比设置有粘合剂的区域更靠壳体的开口部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粘合剂向开口部侧溢出。
也可以是,肋形成在比永磁铁的轴向的中央更靠壳体的开口部侧的位置。由此,从永磁铁的向壳体插入的插入方向前端到肋的区域变大,因此能够增大粘合剂的分布区域。
也可以是,肋呈凸缘状形成于永磁铁的端部。由此,例如在通过喷射成型等制造永磁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模具的简化、尺寸精度、成品率的提高。
也可以是,肋遍及筒部的外周面的整周连续地形成。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粘合剂向开口部侧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渊马达株式会社,未经马渊马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7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 下一篇:远程监控电能管理功能的配电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