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脉鞘管和动脉鞘管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8277.5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8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黄逸松;黄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志辉;黄逸松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B17/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勇 |
地址: | 5140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脉鞘管和动脉鞘管的使用方法,属于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股动脉穿刺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以及支架植入手术时,通常需要对股动脉进行穿刺,现有技术中,由于股动脉穿刺后经常会出现血肿,一般通过压迫止血方法来进行止血,即一般在拔出动脉輎管后,按压穿刺点一段时间后,再用宽胶布或弹性胶布将术侧穿刺点呈十字形包扎,然后用盐袋压迫约6小时,术侧肢体制动约24小时,这种包扎压迫止血的方法,病人卧床制动时间长,会造成病人腰酸背痛,排尿困难,肢体麻木。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不足,本发明第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脉鞘管,其能在穿刺针拔出的同时将止血凝胶注入组织中,将穿刺口封堵,防止造成血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脉鞘管,包括套管、与所述套管的侧壁连接的中空胶囊、设置在套管内的侧管以及套管内腔、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侧壁上的药物出口,所述套管一端设置有口部,所述药物出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套管的口部的位置,所述套管的口部、套管内腔、胶囊、侧管和药物出口依次连通,所述胶囊内设置有止血凝胶。
所述胶囊设置在所述药物出口远离所述套管的口部的一侧。
所述胶囊与所述套管连接处设置有控制液体流动的阀门。
所述套管远离所述口部的一端封闭形成封闭端。
所述套管中设置有一分隔壁,所述分隔壁设置在所述套管中部,所述分隔壁将套管沿轴向分为所述套管内腔和所述侧管。
所述侧管内充满肝素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动脉鞘管,附带止血凝胶,在将动脉鞘管拔出时,打开阀门,在血液压力作用下,止血凝胶自动进入组织,将穿刺口封堵,及时止血,并能防止造成血肿;在侧管内充满肝素水,可以防止侧管进入动脉后,血液进入侧管。
本发明另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脉鞘管的使用方法,在将动脉鞘管拔出时,胶囊中的止血凝胶能在血液压力作用下自动进入组织内,将穿刺口封堵,及时止血,防止血液进入组织造成血肿。
一种动脉鞘管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动脉鞘管中任意一种套在穿刺针上;
(2)将步骤(1)中套有动脉鞘管的穿刺针刺入动脉;
(3)打开阀门,同时将穿刺针慢慢拔出,当药物出口进入组织内,止血凝胶在血液压力的推动下自动通过侧管进入动脉周围的组织内;
(4)当观察到止血凝胶几乎完全进入组织,快速将穿刺针从组织拔出。
所述步骤(3)也可以用以下方法替代:将穿刺针慢慢拔出,同时按压胶囊将胶囊内的止血凝胶挤入组织内。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动脉鞘管的使用方法,在侧管进入到组织内时,侧管内的止血胶囊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能自动进入组织,并且通过肉眼就可以判断止血胶囊是否进入组织进行止血,并且能够借助按压胶囊来将胶囊内的止血凝胶挤入组织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脉鞘管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1的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2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脉鞘管,包括套管1、与套管1的侧壁连接的中空胶囊3、设置在套管1内的侧管2以及套管内腔14、设置在所述套管1的侧壁上的药物出口4,所述套管1一端设置有口部11,所述药物出口14设置在靠近所述套管的口部11的位置,套管的口部11、套管内腔14、胶囊3、侧管2和药物出口4依次连通,所述胶囊3内设置有止血凝胶。
其中,药物出口4到套管1的口部11的最远端的距离小于7.8mm,药物出口4为设置在套管1侧壁上的圆孔,圆孔的直径小于2mm,胶囊3设置在药物出口4远离套管1口部11的一侧,胶囊3与套管1连接处设置有控制液体流动的阀门5。
其中,套管1远离口部11的一端封闭形成封闭端12。
其中,套管1中设置有一分隔壁13,分隔壁13设置在套管1的中部,分隔壁13将套管1沿轴向分为套管内腔14和侧管2,药物出口4设置在侧管2的侧壁上,套管内腔14、胶囊3、侧管2和药物出口4依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志辉;黄逸松,未经黄志辉;黄逸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82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行胃管
- 下一篇:婴幼儿输液手足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