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管空腔供油的活塞杆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8351.3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5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勇;左雁冰;陈峰;常瑜;何潜;刘杰;丛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F16J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空腔 供油 活塞杆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管空腔供油的活塞杆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长行程大压力的使用要求,油缸活塞杆一般需要做长且活塞直径要做大。在加工这样的活塞杆时,通常需要加工较长的锻件,并且需要加工长的深孔,这样就给加工带来了难度,而且金属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空腔供油的活塞杆机构,本装置用钢管、钢板和活塞锻件组合焊接的结构来代替长锻件,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金属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管空腔供油的活塞杆机构,包括活塞3,活塞3的前端焊接有前腔钢管1,前腔钢管1上靠近活塞3处设置有前腔出油口A,前腔钢管1内壁前腔出油口A外侧焊接有钢板2;活塞3的后端依次串联焊接有前腔外钢管4、后腔内钢管5、后腔钢板6和进油腔钢管7,前腔外钢管4上设置有后腔出油口B,后腔内钢管5上设置有后腔进油口C,后腔出油口B和后腔进油口C所在的前腔外钢管4和后腔内钢管5相通,处于同一个后封闭腔;进油腔钢管7上设置有前腔进油口D,进油腔钢管7的末端焊接有进油腔钢板8,前腔出油口A和前腔进油口D所在的前腔钢管1和进油腔钢管7相通,处于同一个前封闭腔,前后两个封闭腔内外相互隔离。
本发明活塞3为锻件,前后通过焊接钢管和钢板形成焊接结构的活塞杆,活塞3前后焊接的的钢管形成两个内外相互隔离的封闭油腔,一腔通活塞前腔,一腔通活塞后腔,代替现有技术长锻件加工长深孔的结构,通过利用内外钢管两个封闭腔的方式,代替长锻件上加工长深孔的供油方式,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金属利用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叙述。
参照附图,一种套管空腔供油的活塞杆机构,包括活塞3,活塞3的前端焊接有前腔钢管1,前腔钢管1上靠近活塞3处设置有前腔出油口A,前腔钢管1内壁前腔出油口A外侧焊接有钢板2;活塞3的后端依次串联焊接有前腔外钢管4、后腔内钢管5、后腔钢板6和进油腔钢管7,通过钢管焊接的结构,代替长锻件加工长深孔的结构,前腔外钢管4上设置有后腔出油口B,后腔内钢管5上设置有后腔进油口C,后腔出油口B和后腔进油口C所在的前腔外钢管4和后腔内钢管5相通,处于同一个后封闭腔;进油腔钢管7上设置有前腔进油口D,进油腔钢管7的末端焊接有进油腔钢板8,前腔出油口A和前腔进油口D所在的前腔钢管1和进油腔钢管7相通,处于同一个前封闭腔,前后两个封闭腔内外相互隔离。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前腔出油口A和前腔进油口D相通,处于同一个封闭腔;后腔出油口B和后腔进油口C相通,处于同一个封闭腔;假设活塞杆不动,当前腔进油口D进油,则与活塞杆相配的缸筒向左移动;反之,当后腔进油口C进油,进油则缸筒向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8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条角接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等速等行程高频响双作用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