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人体静电释放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8688.4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6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朋;孙立富;刘全桢;李义鹏;宫宏;孟鹤;李亮亮;高鑫;毕晓蕾;姜辉;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1R29/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无线 传输 功能 人体 静电 释放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人体静电释放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企业由于自身的生产特点,存在着大量易燃易爆场所,如油库、加油站等区域,这些区域内油气浓度较大,较易形成爆炸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发生静电放电时,极易引发静电燃爆事故。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静电,其电压可高达数千伏。为了降低人体静电的危险性,必须对人体上的静电荷进行接地释放,使用人体静电释放装置是消除人体静电的重要方式。大多数易燃易爆场所在入口处都设置了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但有部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不使用人体静电释放装置释放人体静电就进入这些场所,这就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不具备提醒功能,无法实现督促安全意识不强的人员释放人体静电的目的,也无法向值班人员报告潜在的人体静电安全风险。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这些人体静电释放装置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确保安全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人体静电释放报警装置,解决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具有探测功能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能够提醒、督促相关人员及时释放人体静电,当不使用该装置释放人体静电时及时报警,并向远程终端发送报警信息,以提醒值班人员潜在的人体静电安全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人体静电释放报警装置,包括触摸球、立杆及底座,所述立杆设置于底座上,所述触摸球设置于立杆的上端,所述立杆内设有延时闭合开关、探测报警单元、无线数据发送器和线缆,所述延时闭合开关和探测报警单元设置于触摸球的下方,所述触摸球与延时闭合开关相连,所述延时闭合开关与探测报警单元之间电连,所述无线数据发送器设置于探测报警单元的下方,所述探测报警单元与无线数据发送器相连,所述触摸球通过线缆与接地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摸球采用静电亚导体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触摸球与立杆之间弹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摸球与延时闭合开关之间刚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立杆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所述立杆可伸缩。
优选地,所述接地线可伸缩。
优选地,所述底座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触摸球与线缆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线缆为多芯铜绞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人体静电释放报警装置,使用探测报警单元探测装置周围是否有人员经过,当有人员经过而不释放人体静电时则报警,探测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时,报警信号驱动无线数据发送器向远程终端发送报警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值班人员现场潜在的人体静电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同时对安全意识不强的人员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触摸球与立杆之间采用弹性连接方式,当触摸球被按下时,探测报警单元才不会发出报警信号,保证了人体静电的释放,安全可靠。使用延时闭合开关,延时闭合开关能够立即断开、延时闭合,当人员按下触摸球时,延时闭合开关立即断开,当人员离开一定时间后延时闭合开关才会闭合,防止了误报警。
本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人体静电释放报警装置,通过使用探测报警的方式,达到提醒、督促有关人员及时释放人体静电,并向值班人员报告现场潜在的人体静电危险因素的目的,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功能单一、形同虚设的问题,方便、准确、实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人体静电释放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触摸球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1是触摸球,2是立杆,3是底座,4是延时闭合开关,5是探测报警单元,6是无线数据发送器,7是线缆,8是接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8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