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随身物品提醒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9703.7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1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练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身 物品 提醒 方法 系统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随身物品提醒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生活中,当人们乘坐客车时,特别是在乘坐长途旅行客车时,通常携带了较多的物品;有时因为长途旅行的劳累或其他原因,常常有人把随身携带的手提包等物品遗失在客车上。目前,现有的防止物品丢失技术主要为通过将预防丢失的物品与其他物品通过无线连接技术绑定,当连接的两个物品之间的距离超过设定范围时,发出语音提醒等报警信号,让人们及时发现物品丢失,提高找回物品的几率,减少财产损失。或者通过在防止丢失的物品中设置GPS定位模块,通过GPS定位确定物品的位置,从而防止物品的丢失。但是,很多人在乘车时不慎丢失的物品并不具备无线装置,现有的技术无法对遗失的随身物品进行遗失提醒。而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让手机具备随身物品遗失提醒功能成为了可能。
鉴于此,如何利用移动终端对随时携带的物品进行遗失提醒管理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身物品提醒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遗失的随身物品进行遗失提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随身物品提醒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中,所述随身物品提醒方法包括:通过移动终端的至少一种检测装置对人体移动状态进行检测,获得与检测装置相应的人体移动状态信息;计算两次检测获得的人体移动状态信息间的变化值;当所述变化值超过设定的门限值时,发出随身物品遗失警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及计步器中的任一种或组合,所述门限值与所使用的检测装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变化值超过设定的门限值包括:任一种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人体移动状态信息变化值超过该种检测装置的设定的门限值,或任意两种以上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人体移动状态信息变化值都超过相应检测装置的设定的门限值。
可选地,所述随身物品提醒方法还包括:修改所述门限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随身物品提醒系统,应用于移动终端中,所述随身物品提醒系统包括:移动状态检测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的至少一种检测装置对人体移动状态进行检测,获得与检测装置相应的人体移动状态信息;移动状态变化计算模块,与移动状态检测模块相连,用于计算两次检测获得的人体移动状态信息间的变化值;移动状态变化处理模块,与移动状态变化计算模块相连,用于当所述变化值超过设定的门限值时,发出随身物品遗失警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及计步器中的任一种或组合,所述门限值与所使用的检测装置一一对应设定。
可选地,所述变化值超过设定的门限值包括:任一种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人体移动状态信息变化值超过该种检测装置的设定的门限值,或任意两种以上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人体移动状态信息变化值都超过相应检测装置的设定的门限值。
可选地,所述警示信号包括:音频警示信号或者震动警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随身物品提醒系统还包括门限值修改模块,门限值修改模块与所述移动状态变化处理模块相连,用于修改所述门限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随身物品提醒系统。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随身物品提醒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实时监测移动时的人体状态数据变化,在检测到行走时状态的变化超过设定值,向用户发出设定的警示信息,从而避免物品遗失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随身物品提醒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随身物品提醒方法的一实施例的工作关系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随身物品提醒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随身物品提醒系统
11 移动状态检测模块
12 移动状态变化计算模块
13 移动状态变化处理模块
S1~S3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97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