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通道蒸发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80286.8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3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吕静;曹科;杨喆;金紫怡;芮丽燕;吕锋;马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使微通道蒸发器流量均分的微通道蒸发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作为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结构形式和换热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及COP。Tuckerman和Pease首先提出使用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是指通道当量直径在10um-200um之间的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具有多个平行孔的扁管、集流管(又称头管)以及翅片三部分组成。微通道换热器的优点在于其换热表面积大和很高的面积/体积比所导致的优越传热性能及能够承受高压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传统的工业制冷、余热利用、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热泵热水器等领域。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不仅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可满足更高的能效标准,而且具有优良的耐压性能,可以以CO2为工质制冷,符合环保要求,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微通道换热器的关键技术:微通道平行流管的生产方法在国内已渐趋成熟,使得微通道换热器的规模化使用成为可能。
但是,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压降大,制造成本高,容易堵塞和流动分配不均现象。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制冷剂在各换热管中的分配很不均匀,干蒸与供液过多现象在换热器各换热管间非常普遍,而制冷剂分配的不均匀性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微通道蒸发器流量分配更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性能的微通道蒸发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通道蒸发器,利用制冷剂与待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包含:与气液分离器相连接用于流入制冷剂的第一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相对应的第二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相连通的第三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相独立设置用于流出制冷剂的第四集流管、连通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或连通在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且管内设有复数个均匀分布的微通道的偶数个扁管;气液分离器,连接在第一集流管入口处外部,用于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以及两个分流板,分别设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内用于使每个扁管的制冷剂均匀分配至每个微通道中,其中,制冷剂经过第一集流管进入,通过分流板均匀地流入各根扁管的微通道内,在扁管内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孔排出。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微通道蒸发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分流板具有与微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分流孔。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微通道蒸发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分流板的分流孔的开孔位置与大小可以被调节。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微通道蒸发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集流管内设有一根具有复数个细孔的内管,制冷剂进入内管后由细孔射出进入集流管内。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微通道蒸发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微通道沿着冷却剂流动方向的管径大小不同,微通道内的制冷剂处于流动状态。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微通道蒸发器,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两端设有排气孔。
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微通道蒸发器,通过气液分离器对制冷剂预先进行气液分离,从而,纯液态的制冷剂进入第一集流管,这样不会因制冷剂蒸汽的压力作用使得个扁管压力分配不均从而导致流入微通道内的制冷剂分配不匀的问题,然后,进入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的制冷剂经过分流板进行均匀分配后进入扁管的微通道中,所以本发明微通道蒸发器的结构紧凑、易于安装并且分流效果好,可改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通道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通道蒸发器的俯视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通道蒸发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微通道蒸发器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通道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微通道蒸发器100能够使微通道内制冷剂流量均匀分配,包含:本体10、气液分离器20和两个分流板(图中未显示)。
本体10用于使制冷剂进行换热。
气液分离器20设在本体10的前面,使进入本体10的制冷剂预先进行气液分离,的搭配纯液体状态的制冷剂。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通道蒸发器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本体10包含: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第三集流管(图中未显示)、第四集流管(图中未显示)、十六个扁管15、翅片16和两个分流板(图中未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02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频恒温冷却器
- 下一篇:自供能的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阻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