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松茸诱变菌株及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81406.6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迪;李佺;孟庆繁;王迪;王美羽;滕利荣;逯家辉;黄晨玮;张洋;权宇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5/01;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01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诱变 菌株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松茸菌诱变菌株及培育方法,通过化学诱变筛选分离得到一株高产松茸新菌株,其保藏号为CCTCC N0:2014671,其菌丝体干重较原出发菌提高了69.68%,腺苷含量提高了33.96%,多糖含量提高了75.72%,蛋白含量提高了35.17%,甘露醇含量提高52.8%。本发明的松茸新菌株经10次以上传代培养不退化,具有遗传稳定性。本发明还公开了松茸诱变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高产松茸诱变菌株,为一种新的菌株品种,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菌株的培育方法,属于生物发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Sing.)属担子菌、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又名杉蕈、松菇、合菌、台菌、松菌。松茸使用历史悠久,全球分布广泛,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其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有效成分,是名贵的野生菌类。松茸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是多糖、多肽和甾醇等,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表明松茸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辐射和治疗糖尿病等功能,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目前松茸主要来源于野生采摘,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大量的市场需求造成松茸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导致价格高昂,这就给松茸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通过发酵菌株的人工改良和发酵工艺过程的优化两种途径, 快速、有效的获得松茸有效产物以打破目前发展屏障,为松茸产业开发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松茸诱变菌株,为一种新的菌株,其菌丝体干重、多糖、腺苷、甘露醇含量和野生菌相比有显著提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菌株的培育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所提供的松茸诱变菌株: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地址: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14年12月25日,分类名称:松茸T35 Tricholoma matsutake T35;保藏登记号为CCTCC NO:M 2014671。
本发明所述的松茸菌株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保藏号为CGMCC 5.793松茸菌株,活化后接种于PDA斜面,在23-27oC恒温箱中培养4-8天,向斜面培养基中注入pH6.0磷酸缓冲液,然后用4层纱布过滤,稀释孢子浓度至106-107个/mL,用于诱变育种;
(2)称取10mg亚硝基胍于直径7cm的培养皿中,加助溶剂丙酮少许后,加入无菌磷酸缓冲液9mL (pH=6.0),开启磁力搅拌器慢慢搅拌,待NTG充分溶解后吸取1mL菌悬液放入平皿开始诱变(亚硝基胍终浓度为lmg/mL)。分别诱变2min、5min、10min、15min和20min之后,取0.3mL菌悬液于2.7mL无菌蒸馏水并逐级稀释;
(3)对诱变后的孢子悬液,进行梯度稀释,PDA培养基平板培养3-7天后,将长出的单菌落用灭过菌的牙签点对点植入装有PDA固体培养基的96孔板中培养。将培养好的突变株用接种针逐个接种于250mL锥形瓶中进行培养,26oC 150rpm培养4-6天获得松茸菌丝体,测定菌丝体干重、多糖、甘露醇以及腺苷含量,筛选高产的松茸菌株;
(4)获得的高产松茸诱变菌株经过连续传代,培养条件为26oC,150rpm恒温摇床中培养90-120h,测定菌丝体干重、多糖、甘露醇以及腺苷含量,考察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从而最终确定目的菌株。
该松茸诱变菌株T35菌丝生长快速,菌丝体为白色,可进行快速液体深层培养,该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特征如下:
(1)一级斜面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1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中供料装置
- 下一篇:一株橘绿木霉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