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轴承套圈的外圆超精机无效
申请号: | 201510283357.X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9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吕咏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奇晟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5/00 | 分类号: | B24B3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海宁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轴承 外圆超精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工轴承套圈的外圆超精机。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轴承产品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轴承外圈的尺寸和表面光洁度会影响到轴承的定位精度以及轴承的旋转稳定性,因此提高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显得非常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轴承的磨削加工是单个加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0320105331.9)公开了一种轴承磨削机床,包括床身、床头及床尾:其特征在于:A、床头包括主轴变速箱和电磁吸盘;主轴变速箱设置在一高低可调的床头转体上,床头转体设置在床身的轨道上;床头转体上装设有90度调整手柄及横向进给手柄,主轴变速箱可通过90度调整手柄在床头转体上作角度调整,也可通过横向进给手柄作横向调整,同时还可通过设置在床身内的液压传动机构沿床身前后移动;电磁吸盘装设在主轴变速箱上的主轴上,电磁吸盘上固设有数个用于支撑轴承的支座;B、床尾,包括砂轮磨头、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一箱体内,该箱体上装设有由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的砂轮轴,砂轮磨头装设在砂轮轴上,装有驱动电机的箱体设置在高低可调的床尾转体上,床尾转体的一侧装设有横向进给手柄;床尾转体固定在一上导轨上,上导轨设置在床身顶面的下导轨上。
不过该实用新型每次只能针对单个轴承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精度低,属于高投入低回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工轴承套圈的外圆超精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加工轴承套圈的外圆超精机,包括机身、两根平行设置的导辊,其特征在于,两根导辊分别由两个固定在机身上的电机驱动,两根导辊的转动方向相同,机身上具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导柱,导柱上套设有沿着导柱上下滑动的导座,导座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机身内部固定有驱动丝杆转动的升降电机;导座上固定有若干并排设置的打磨气缸,每个打磨气缸的推杆端部均固定有打磨轴承套圈用的油石,油石位于导辊上方,机身两端分别设有长条形的用于输送轴承套圈的进料导轨和出料导轨,进料导轨和出料导轨分别位于导辊两端,进料导轨的进料端口处的机身上固定有进料气缸,进料气缸的推杆前端固定有方形的推块,推块在进料气缸的作用下沿着进料导轨滑动。
基本工作原理:启动进料气缸,进料气缸上的推杆将轴承套圈一一推入进料导轨,轴承套圈随进料导轨进入两导辊之间,轴承套圈外圆分别与两导辊抵靠,两导辊同向转动时会带动轴承套圈转动且移动。在加工之前先需通过升降电机控制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导座沿着导柱上下移动,导座的上下移动是为了对油石进行初步的调节,控制油石的高度。然后还需根据轴承套圈的直径控制打磨气缸推动油石下移的距离,使得在工作时油石总能与轴承套圈的外圆上端相互抵靠。轴承套圈的转动且移动,使轴承套圈能一边受油石打磨,一边向出料轨道行进,轴承套圈打磨完成后也就被传送至出料轨道了。
所述机身上具有横向滑动水平横板,其中一个导辊和电机设置在可移动的水平横板上。
水平横板一侧开设有若干平行的条形定位孔,水平横板与机身通过螺纹连接,在需要调节两导辊之间的间距时,可通过水平移动水平横板控制两导辊的之间的间距。
所述进料导轨和出料导轨的截面均呈V形。
进料导轨的出料端位于两导辊之间的夹缝一端,出料导轨的进料端位于两导辊之间的夹缝另一端,进料导轨的进料端与出料导轨的出料端下方都设有一支撑块,支撑块上方具有与进料导轨和出料导轨底面相互匹配的V形槽。
所述进料导轨的进料端弯曲向上。
由于进料导轨的进料端是向上弯曲的,放置在进料端上的承套圈会随着重力作用向下推动下面的承套圈,进料导轨上的所有承套圈均会向出料端移动,因此可以不断地对多个承套圈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加工效率大大提升。
所述油石呈长方体状,油石的下端面为与轴承套圈弧面相匹配的摩擦面。
采用以上结构,增大了轴承套圈表面与油石接触的面积,间接提高了轴承套圈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
所述导辊圆周面上开有环形的卸料槽。
采用以上结构,在轴承套圈打磨加工时产生的屑会顺着卸料槽排屑向下排出,其中两导辊之间还具有一接料槽且接料槽位于导辊的下方。接料槽将排出屑集中收集,提高机身的整洁度,另外将打磨加工中产生的屑及时清理,提高了轴承套圈外圆的加工质量。
所述两根导辊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小于676mm,每根导辊的直径不小于3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奇晟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奇晟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3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线弯鼻钳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胶囊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