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冷计算机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84320.9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0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禹;姜婷婷;李超迁;金云阁;胡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计算机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冷式计算机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散热是采用纯风冷技术,在箱体中设置有CPU风扇以及电源风扇等,针对高产热部进行散热,利用风扇加快箱体中空气的流动,把箱体内的空气排到箱体外;但是随着锁固在计算机主板上的CPU等性能的提高,对散热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当连续使用计算机,或者把计算机超频运行时,由于计算机各芯片的发热量巨大,纯风冷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造成硬件的加速损耗,严重时,还会造成计算机主板的烧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计算机及使用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冷计算机,其组成包括:水箱和水冷散热器,所述的水箱具有循环泵,所述的循环泵上具有多孔出水接头,所述的水箱上还具有多孔回水接头,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包括主板水冷散热器、CPU水冷散热器、显卡水冷散热器和硬盘水冷散热器。
所述的水冷计算机,所述的多孔出水接头通过管束连接主板水冷散热器、CPU水冷散热器、显卡水冷散热器和硬盘水冷散热器的进水管,所述的多孔回水接头通过管束连接主板水冷散热器、CPU水冷散热器、显卡水冷散热器和硬盘水冷散热器的出水管。
所述的水冷计算机,所述的水箱安装在机箱内,所述的机箱内具有电源,所述的各散热器是加入了铜管的铝合金散热片,所述的铜管在散热片内呈蛇形铺设。
所述的水冷计算机,所述的主板水冷散热器与主板之间具有3mm含硅胶相变材料导热垫。
所述的水冷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所述的水冷计算机,就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分别加装主板水冷散热器、CPU水冷散热器、显卡水冷散热器和硬盘水冷散热器,使其具有水冷功能,具体做法是:将计算机主板与箱体的侧面板之间加装散热片,在散热片和主板之间加装硅胶导热垫,将CPU锁固在计算机主板上,计算机主板通过螺丝固定,计算机主板的热量通过导热垫向散热片导热;将CPU水冷散热器、显卡水冷散热器和硬盘水冷散热器分别在所处位置安装完成后,将各散热器上进水管与水箱的出水管连接,水箱内倒入冷却水,水箱上固定有循环泵,箱体的下面板底面铺设有散热管,水箱的出水口经循环泵与各散热器的进水口连通,各散热管的出水口与水箱的进水口连通,采用循环水冷式散热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性能和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计算机水冷方式,使锁固在计算机上的主板和主板上的CPU以及显卡和硬盘充分散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算机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避免硬件因高温造成损耗。
本发明水箱安装在机箱的下部,水箱内具有水,利用水的循环流动使主板、CPU、显卡、硬盘的热量散发掉,等于增大了各部件的散热面积,又因为机箱内有风扇,可保证水箱内的水温基本处于恒定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散热器结构正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散热器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水冷计算机,其组成包括:水箱和水冷散热器,所述的水箱7具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6连接循环泵5,所述的循环泵上具有多孔出水接头4,所述的水箱上还具有多孔回水接头3,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包括主板12水冷散热器10、CPU水冷散热器13、显卡9水冷散热器8和硬盘14水冷散热器15。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水冷计算机,所述的多孔出水接头通过管束连接主板水冷散热器、CPU水冷散热器、显卡水冷散热器和硬盘水冷散热器的进水管,所述的多孔回水接头通过管束连接主板水冷散热器、CPU水冷散热器、显卡水冷散热器和硬盘水冷散热器的出水管。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水冷计算机,所述的水箱安装在机箱1内,所述的机箱内具有电源2,所述的各散热器是加入了铜管的铝合金散热片,所述的铜管在散热片内呈蛇形铺设。
实施例4: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水冷计算机,所述的主板水冷散热器与主板之间具有3mm含硅胶相变材料导热垫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大学,未经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43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指令识别方法及电子终端
- 下一篇:退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