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蚜性诱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86940.6 | 申请日: | 2015-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6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善捷;韩宝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43/12 | 分类号: | A01N43/12;A01P19/00;A01N31/02;A01N35/02;A01N37/40;A01N31/04;A01M1/02;A01M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蚜性诱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涉及一种茶蚜性诱剂制备方法及其在茶园中诱捕秋季雄蚜的应用。
背景技术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广泛分布于全国茶区,是我国大陆茶区和台湾茶区最严重害虫之一,趋嫩为害茶梢,常年致茶叶减产5%。近20年来,我国大面积推广无性系良种,采用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致茶园芽叶持嫩性增强、密度增大,茶蚜获得了丰富的食料和优良庇护场所,成为愈来愈严重的害虫。在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的安吉白茶产区,近年来猖獗为害,致许多茶园当季减产20 %—30 %,下季茶叶难以萌发。因为茶蚜数十至数百头聚集在芽梢上刺吸,茶梢是制作高档茶叶的原料,不便使用化学防治,通常不防治。在我国,只是利用采茶,采走部分虫口;茶蚜也是日本茶园十大害虫之一,主要依靠采茶机采茶时吸走部分茶蚜。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茶园中也很少防治。茶蚜在我国的11—12月产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本发明拟使用性诱剂诱捕雄蚜,大幅度减少雌雄交尾机会,压制越冬基数,控制翌年春夏季茶蚜虫口在低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蚜性诱剂制背方法,以正己烷为溶剂,将茶蚜性信息素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以及茶梢挥发物水杨酸甲酯和顺-3-己烯-1-醇分别配成10-2 g/mL—10-6 g/mL剂量,再按4.0 : 1.0~1.5 : 20.0~25.0 : 20.0~25.0的比例制成茶蚜性诱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性诱剂在茶园中诱捕茶蚜中的应用,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将一定体积性诱剂载于1条长4.5 cm、宽1.5 cm、厚1.0 cm的羊毛毡上,添加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1 mg,用聚氯乙烯塑料密封该羊毛毡,即制成1个诱芯,每个诱芯含有4种信息物质总量8—12 mg。
2. 一般地,11月初开始茶蚜种群中陆续分化出雄蚜,当茶蚜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有蚜茶梢率 10 %且有蚜梢上茶蚜 20头)时,将诱芯附于黄色粘板,诱捕雄蚜,诱捕过程中更换一次粘板,一直诱到12月底。以减少雌雄蚜交尾机会,减少越冬茶蚜虫口基数,从而将翌年春夏茶期间茶蚜密度控制在很低水平。
3. 将载有茶蚜性诱剂诱芯的黄色粘板分布于茶园中,挂于茶梢上诱捕雄蚜,每667 m2面积的茶园放置15~20个。
本发明开拓了绿色防控茶园重要害虫茶蚜的一种方法,在茶蚜性信息素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中加入茶梢挥发物水杨酸甲酯和顺-3-己烯-1-醇作为增效剂,制成茶蚜性诱剂。本组曾获准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诱捕防治茶蚜的方法,专利号ZL2011 1 0160810.X)使用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醇4种信息物质,4种信息物质按一定比例配成混合物,以橡胶材料为载体制成诱芯;使用时间是生长时节,诱捕对象是有翅胎生有翅雌蚜,性未成熟,不可以交尾。然而,本发明使用茶蚜性信息素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以及茶梢挥发物水杨酸甲酯和顺-3-己烯-1-醇4种信息物质,这4种信息物质之间的比例与ZL2011 1 0160810.X的4种信息物质之间的比例不同,且以羊毛毡为载体制成诱芯,最佳使用时间是11月—12月,诱捕对象是有翅雄蚜,性成熟,可以交尾。将本发明的性诱剂诱芯附于黄色粘板上,于10月下旬—12月下旬挂于茶园,诱捕雄蚜,致茶蚜越冬基数很低,翌年春茶和夏茶期间茶蚜虫口密度极低,不造成为害。该产品清洁、无污染,防效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茶蚜性诱剂可以有效控制茶蚜
材料与方法:
本发明的茶蚜性诱剂由荆芥内酯、荆芥醇、水杨酸甲酯、顺-3-己烯-1-醇组成,比例4.0 : 1.0: 20.0 : 20.0,以正己烷为溶剂,载于羊毛毡上,以聚氯乙烯塑料封闭,制成诱芯。每诱芯含有4种信息物质总量10 mg,添加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1 mg。
另一种供试性诱剂记为茶蚜性诱剂1,制作材料和过程与茶蚜性诱剂的相同,只是每诱芯含有荆芥内酯、荆芥醇比例为1 : 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6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环己磺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环丙磺酰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