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多组分油泥分析前处理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87513.X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9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梅;刘伟丽;高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05 | 代理人: | 于慧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组分 油泥 分析 处理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泥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的开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简称油泥。根据来源的不同,油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在油田的开发、开采及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油泥,一般称为落地油泥(又称作业油泥);二是在采出液、原油的后续处理过程中,各种处理设备、储油罐、污水罐等底部沉有的大量油泥,一般称为罐底油泥。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注聚油田的开发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含聚油泥,该类含聚油泥通常归属于罐底油泥。
油泥的组分十分复杂,一般由原油、污水、悬浮固体、采油和采出液处理中加入的各种化学药剂等组成,为一种性能高度稳定的混合体系。由于油泥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等石油重组分比例大,原油、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的破乳剂、清水剂、杀菌剂、缓蚀剂、阻垢剂等处理药剂会与返出聚合物、原油中的石蜡及沥青等组分相互作用,导致油泥的性能非常稳定,处理难度很大。
油泥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油田的生产运行,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油泥处理方法有很多,包括化学清洗法、高温处理法、超声波处理法、溶剂萃取法、电处理法、生物分解法等等,各种方法主要针对如何后期解决已经产生的油泥,侧重于油泥中原油的回收和固体污泥的利用(参见CN103833105A、CN102849907B),油泥中大部分的结合水、极性较强的小分子杂质等仍未有效去除。为从源头上减少油泥的产生,提高油泥处理效率,迫切需要对油泥进行系统的成分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油泥稳定机理分析。然而,在油泥的分析处理过程中,由于油滴、污水、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等被包裹其中,呈性质十分稳定的粘稠体系,难以有效分离,在对油泥中的各组分及结构分析时,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有效分析油泥的组分。因此,对多组分油泥进行有效的前处理,对于后续的各种分析方法至关重要。
CN 102094616B公布了一种分离含聚油泥中絮状的有机物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初步实现油泥中有机絮状胶团与油水的分离,但所含的有机小分子杂质较多,原油和污水含量依然较高,无法得到较为纯净的胶团组分。
目前,对油泥组分分析最为关键的有机胶团组分,常规的前处理方法是通过烘箱加热或采用外加油泥清洗剂、破胶剂、破乳剂等药剂。对于传统的加热干燥方法,只能去除部分游离水和小分子挥发物质,对油泥中包裹的结合水、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的小分子杂质无能为力,而且常规加热会对油泥中胶团的结构造成破坏,无法得到真实的油泥内部结构;对于外加药剂清洗方法,则人为的引入了有机杂质,对于后续的组分分析带来极大干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泥分析的前处理方法,结合利用热作用、超声波处理及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技术,将复杂油泥样品中大部分的水分、原油等杂质去除,可得到纯净的有机胶团组分。该方法可用于处理各种类型油泥的成分分析、结构鉴定及稳定机理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田多组分油泥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油泥样品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并用有机溶剂多次反复冲洗,溶解、洗去表面的浮油及悬浮物、机械杂质等。
(2) 取上述浸泡洗涤后的油泥样品,置于去离子水中,加热并进行超声波处理,至样品变软为止。
(3) 将上述处理后的油泥样品置于烘箱中烘至表面无明显水分,之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包括预冷冻、抽真空、升华三个步骤,进一步除去包裹在内部的自由水、结合水及挥发性物质,得到干燥的油泥样品。
所得样品可以用于进行结构和组分分析。
该方法步骤(1)中,油泥样品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可为1:5~1:20,优选为1:10~1:20;所用有机溶剂可为石油醚、环己烷、环氧丙烷、正戊烷、正己烷、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剂;浸泡时间可为1~12h,优选为3~8h。
该方法步骤(2)中,所述油泥样品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可为1:2~1:8,优选为1:3~1:5;所述加热处理温度可为50~90oC,优选为65~85oC;所述超声波频率可为20~40KHz,优选28~40KHz;所述加热超声波处理时间可为5~20min,优选10~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75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