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利用废石墨电极的多孔高效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88085.2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2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蔓青;肖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明诚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峥 |
地址: | 247127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石墨电极 多孔 高效 增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碳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利用废石墨电极的多孔高效增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炼过程中,由于配料、装料不当或者脱碳过量等原因,造成材料中碳含量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增碳剂,选用合适的增碳剂有助于降低冶炼生产成本,提高冶炼金属及铸件的质量,提高效益;常用的增碳剂有人造石墨、煅烧石油焦、天然石墨、焦炭、无烟煤以及由这些材料组成的复合物,然而这些材料在实际使用时存在成本较高、杂质含量高、熔化效果不佳、利用率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制备一种以废弃石墨电极作为主料的增碳剂,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为高效的增碳效果,提高材料利用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利用废石墨电极的多孔高效增碳剂,其特征在于,该增碳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废石墨电极50-60、纳米碳管0.8-1、水玻璃0.2-0.5、碳酸氢铵0.1-0.2、玉米秸秆灰0.2-0.3、多孔沸石1-1.5、聚乙二醇400 0.2-0.5、固含量为10-15%的硅溶胶适量、水10-20。
所述的一种重利用废石墨电极的多孔高效增碳剂的制备方法为:
(1)先将废石墨电极投入0.1mol/L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30-50min,随后用清水清洗除去酸,再将电极投入5%的乙醇水溶液中,超声清洗5-6h,清洗结束后完全干燥,粉碎成粒径≤0.5mm的颗粒,所得材料备用;
(2)将水玻璃、聚乙二醇400、碳酸氢铵投入水中,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随后再投入玉米秸秆灰,高速搅拌混合40-50min,得粘结剂备用;
(3)将步骤(1)所得的材料与步骤(2)所得的粘结剂及除硅溶胶外的其它剩余物料混合,高速搅拌均匀后用压球机压坯成型,坯体的粒径为10-20mm,长度为1-5cm,随后将坯体在180-200℃下干燥3-4h,待坯料冷却至70-80℃时,称取与坯料质量比为0.1:1的硅溶胶,将其均匀喷涂在坯料表面,喷涂完毕后恒温放置2-3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增碳剂以经过除杂处理后的废石墨电极作为碳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以水玻璃、碳酸氢铵、聚乙二醇400等复合材料制备的粘结剂,杂质含量低,高温烧制过程中能赋予材料多孔结构,添加的纳米碳管有增效引导作用,加速增碳过程,坯料表面喷涂的硅溶胶干燥后在材料表面粘附硅微粒,促进熔炼液石墨化进程,提高坯料流动性,提高利用率;本发明制备的增碳剂碳含量高,形态性能稳定,流动性好,熔入快,增碳快速,性价比高,有效的提高了金属制品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增碳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废石墨电极55、纳米碳管0.8、水玻璃0.4、碳酸氢铵0.2、玉米秸秆灰0.3、多孔沸石1.2、聚乙二醇400 0.4、固含量为10%的硅溶胶适量、水15。
其制备方法为:
(1)先将废石墨电极投入0.1mol/L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40min,随后用清水清洗除去酸,再将电极投入5%的乙醇水溶液中,超声清洗6h,清洗结束后完全干燥,粉碎成粒径≤0.5mm的颗粒,所得材料备用;
(2)将水玻璃、聚乙二醇400、碳酸氢铵投入水中,搅拌至物料完全溶解,随后再投入玉米秸秆灰,高速搅拌混合40min,得粘结剂备用;
(3)将步骤(1)所得的材料与步骤(2)所得的粘结剂及除硅溶胶外的其它剩余物料混合,高速搅拌均匀后用压球机压坯成型,坯体的粒径为20mm,长度为3cm,随后将坯体在180-200℃下干燥4h,待坯料冷却至70-80℃时,称取与坯料质量比为0.1:1的硅溶胶,将其均匀喷涂在坯料表面,喷涂完毕后恒温放置3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
本实施例制得的增碳剂中水份含量≤0.2%,硫含量≤0.1%,磷含量≤0.1%,灰分≤1.0%,将其应用于HT200灰口铸铁熔炼过程,检测结果表明,该增碳剂较传统类型的增碳剂熔入速度更快,碳吸收率达到95%以上,得到的铸件使用寿命更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明诚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明诚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80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件热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水冶炼的脱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