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籽饼粕脱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88996.5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5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代春华;汤淑婷;张榴萍;马海乐;何荣海;尹秀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0/37 | 分类号: | A23K10/37;A23L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籽饼粕 棉籽饼粕脱毒 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脉冲磁场处理 粉碎过筛 脉冲处理 脉冲磁场 脱毒处理 游离棉酚 目筛 脱毒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棉籽饼粕脱毒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将棉籽饼粕粉碎,过60目筛;(2)将0.5~10 克粉碎过筛后的棉籽饼粕置于脉冲磁场中心位置,采用强度为100~500 mT的脉冲磁场处理,脉冲处理数为10~60个,即得脱毒后的棉籽饼粕。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而且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脱毒处理时间大大缩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脉冲磁场对棉籽饼粕脱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质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我国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总量不高,蛋白质及蛋白质饲料相对来说更加缺乏。根据我国国家饲料工业办公室估算,我国蛋白饲料资源年缺口达到3000万吨以上,到2020年缺口将达到4000万吨。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籽饼粕是棉籽榨油后产生的副产物。据统计,2012年我国棉籽粕产量已超过600万吨,产量全球第一。棉籽饼粕粗蛋白含量在35%以上,其中除赖氨酸含量较低外,氨基酸组成合理,是仅次于豆粕的世界第二大植物蛋白原料,且价格仅为豆粕的1/3~1/2。研究表明,以棉籽饼作为鱼用配合饲料中的蛋白源,可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棉籽饼粕也是反刍家畜奶牛和肉牛良好的蛋白饲料来源,添加于奶牛日粮中可以提高乳脂率。目前,棉籽饼粕已经成为养殖业所青睐的饲料来源之一。
棉酚是棉籽饼粕中主要的有毒物质,包括结合棉酚和游离棉酚,其中游离棉酚的毒性较大,可与酶或其他蛋白质结合,破坏酶的活性及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甚至使动物的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变化,从而导致动物生长迟缓、中毒及死亡,因而大大限制了棉籽饼粕在动物饲料及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蛋白质机构规定脱毒棉籽饼粕中的棉酚含量小于0.065%;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食用棉籽蛋白标准棉酚含量不得超过0.045%;我国原商业部1992年规定配合饲料中棉酚含量不得超过0.02%。
如何有效地脱除棉籽饼粕中的游离棉酚,较大程度地利用棉籽饼粕中的蛋白质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国内外学者对棉籽饼粕的脱毒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用于脱除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的方法主要有湿热处理法、化学去毒法(包括FeSO4法、碱处理法、尿素处理法、H2O2氧化法等)、微生物发酵法等。其中湿热处理法是传统的处理工艺,一般采用蒸煮或蒸汽加热加压方法脱毒。该方法脱毒效果不稳定,且耗水耗能,加热温度高,对棉籽饼粕营养成分破坏严重。微生物发酵法脱除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操作复杂,周期长。化学脱毒法中FeSO4及NaOH处理法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但FeSO4处理后的样品颜色发黑,影响后续应用;采用NaOH对棉籽饼粕进行处理脱毒,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脱毒效果越来越好,但处理后的棉籽饼粕的颜色也越来越深,且饼粕风味变差。上述脱毒方法处理后都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使得整个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成本升高。
脉冲磁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非热处理装置,由脉冲电路产生。脉冲电路由高压直流电源、电容器、限流电阻、螺旋线圈和充、放电开关组成。脉冲电路开始工作时,接通充电开关,高压直流电源通过限流电阻1对电容进行充电,当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达到设定电压时充电结束;断开充电开关,接通放电开关,电容器对线圈和限流电阻2进行放电,在螺旋线圈内产生磁场,完成一个脉冲。放电结束后,再接通充电开关,电源再向电容器充电,不断循环,这样线圈中就产生了周期性的脉冲磁场。目前有关利用脉冲磁场进行杀菌的研究较多,将菌液放入螺旋线圈腔内,经过一定强度的脉冲磁场处理进行杀菌。脉冲磁场对物料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深入到物料的内部,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对物料的组织结构、营养成分、颜色及风味无破坏作用,具有热杀菌和化学杀菌等所不可比拟的优点。目前,有关利用脉冲磁场进行棉籽饼粕脱毒的文章或专利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889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的电梯中的电力拖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曳引式电梯的曳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