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0132.7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5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山;蒋根杰;李琰吉;杨信强;李静波;黄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贡嘎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02 | 分类号: | C09C1/02;C09C3/04;C09C3/06;C09C3/08;C09C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25400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细重质 碳酸钙 生产 方法 | ||
1.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大理石原料破碎为直径≤1cm的碳酸钙粗料;
B、将直径≤1cm的碳酸钙粗料通过干式磨粉机进行研磨,得到碳酸钙粉体混合料;
C、将碳酸钙粉体混合料进行分级处理,得到粒度>j的第一级粉体、粒度为j~k的第二级粉体、粒度<k的第三级粉体,其中k<j,并将第一级粉体返回干式磨粉机进行研磨,将第二级粉体收集进入第一湿磨浆料仓后,采用第一湿式磨粉机进行湿法研磨,第三级粉体经收集后采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处理,当第三级粉体的粒度符合产品粒度要求时,直接送入产品均化库进行均化处理,当第三级粉体的粒度大于产品粒度要求时,收集进入第二湿磨浆料仓,采用第二湿式磨粉机进行湿法研磨;
D、将全部湿法研磨后的碳酸钙浆料干燥粉碎后,进入均化库进行均化处理,然后包装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采用方法为,将碳酸钙粉体混合料进行分级处理,得到粒度>300目的第一级粉体、粒度为300目~1000目的第二级粉体、粒度<1000目的第三级粉体,并将第一级粉体返回干式磨粉机进行研磨,将第二级粉体收集进入第一湿磨浆料仓后,采用第一湿式磨粉机进行湿法研磨,研磨至1000目~1500目,第三级粉体经收集后,直接送入产品均化库进行均化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采用方法为,将碳酸钙粉体混合料进行分级处理,得到粒度>600目的第一级粉体、粒度为600目~2500目的第二级粉体、粒度<2500目的第三级粉体,并将第一级粉体返回干式磨粉机进行研磨,将第二级粉体收集进入第一湿磨浆料仓后,采用第一湿式磨粉机进行湿法研磨,研磨至2500目~3000目,第三级粉体经收集后,直接送入产品均化库进行均化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采用方法为,将碳酸钙粉体混合料进行分级处理,得到粒度>300目的第一级粉体、粒度为300目~1000目的第二级粉体、粒度<1000目的第三级粉体,并将第一级粉体返回干式磨粉机进行研磨,将第二级粉体收集进入第一湿磨浆料仓后,采用第一湿式磨粉机进行湿法研磨,研磨至2500目~3000目,第三级粉体经收集进入第二湿磨浆料仓,采用第二湿式磨粉机进行湿法研磨,研磨至2500目~3000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湿法研磨方法为,在碳酸钙粉体中加入水,配置成固体成分含量为70%~80%的浆料,通过浆料泵送入到湿式磨粉机中,同时往湿式磨粉机中加入浆料重量1%~3%的分散剂,然后在研磨介质中完成研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介质为锆铝复合珠。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磨粉机为至少2台,并串联研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法研磨过程中,在加入分散剂的同时,往湿式磨粉机中加入浆料重量2%~5%的活化剂,所述活化剂为硬脂酸乳液或钛酸酯偶联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碳酸钙浆料的干燥温度为250℃~2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贡嘎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贡嘎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01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粉末涂料改性助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壁热缩套管的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