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面显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0653.2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6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田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G09G3/34;G09G3/36;G09F9/33;G09F9/35;G09F9/37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显示器 | ||
1.一种双面显示器,由N×M个发光象素单元按照矩阵结构排列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每个发光象素单元的基层之上层叠有两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和一层有机发光二级管,所述有机发光二级管之上具有一层由绝缘材料构成的不透光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之上具有一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之上具有LCD、E-paper或E-Ink显示器,其中一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其源或漏电极和有机发光二级管的阳极连接,另一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通过其源或漏电极贯穿所述反射层和平坦化层与LCD、E-paper或E-Ink显示器的驱动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双面显示器的发光象素单元的基层之上包含了如下层叠结构:
缓冲层,形成于基板之上;
活性层,形成于缓冲层之上并被分隔为两段;
栅绝缘层,形成于活性层和缓冲层之上并将活性层分隔为两段;
栅电极层,形成于栅绝缘层之上并被分隔为两段;
层间绝缘层,形成于栅绝缘层和栅电极层之上;
第一象素限定层,形成于层间绝缘层之上并被分隔为两段;
第一阳极层,形成于层间绝缘层之上并位于第一象素限定层两段的中间;
第一有机发光层,形成于第一阳极层之上并位于第一象素限定层两段的中间;
第一阴极层,形成于第一象素限定层和第一有机发光层之上;
反射层,形成于第一阴极层之上;
平坦化层,形成于反射层之上;
LCD、E-paper或E-Ink显示器,层叠在反射层之上;
还包括两组源和漏电极,所述两组源和漏电极的下端均贯穿层间绝缘层与栅绝缘层和活性层的两端连接,其中一组源或漏电极的上端贯穿第一象素限定层与第一阳极层连接,另一组源或漏电极的上端贯穿反射层、平坦化层与LCD、E-paper或E-Ink显示器的驱动电极连接,从而与栅电极层分别成两组驱动薄膜晶体管(TFT);
所述第一阳极层、第一有机发光层和第一阴极层形成有机发光二级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材料采用不透光的三氧化二铝(Al2O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材料为其材料为无碱玻璃或塑料;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所述活性层的材料为非晶硅或多晶硅;所述栅绝缘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铪或氮氧化物;所述栅电极层的材料为钨化钼或铝或铜;所述层间绝缘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或含氟氧化硅或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第一象素限定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所述第一阳极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或导电性高分子;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的材料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所述第一阴极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或氧化铟锌;所述反射层的材料为绝缘金属材料;所述平坦化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或氮氧化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是层叠结构,由空穴传输层、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和漏电极的材料为钨化钼或铝或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06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语音合成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宣传展示公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