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动力车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2357.6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8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汪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卫东 |
主分类号: | B61C11/06 | 分类号: | B61C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600 山东省肥城市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空气动力车装置涉及一种利用两个腔体内的空气压差,再辅助压缩空气排出时的推力,推动机车运动的空气动力车装置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关于动力机车的设备很多,空气动力车装置是一种利用空气压差,再辅助压缩空气排出时的推力,推动机车运动的空气动力车装置械设备,此空气动力车装置简单、零排放,易使用、速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空气动力车装置是关于利用两个腔体内的空气压差,再辅助压缩空气排出时的推力,推动机车运动的空气动力车装置械设备,此空气动力车装置结构简单、零排放,易使用、速度高的设备。
本发明空气动力车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架体1、机车16、气压仓5和气压仓8;所述架体1设置环形密封圈2、导轨3和承载轨7;所述机车16设置进气口9、排气口12、加压机15、增压仓11、动力轮14、导向轮4、刹车装置13和乘务仓10。
所述架体1为环形体,在其内按规定的距离设置许多的环形密封圈2;在架体1内的顶部设置导轨3;在架体1内的底部设置两条承载轨7;
所述机车16的一侧设置进气口9,在机车16的另一侧设置排气口12;在机车16内部设置加压机15、增压仓11;在机车16的顶部设置导向轮4;在机车16的底部设置动力轮14、刹车装置13;在机车16内设置乘务仓10。
所述的架体1内安装机车16后,形成气压仓5和气压仓8;
所述的架体1和机车16通过环形密封圈2使气压仓5和气压仓8之间隔断,使气压仓5和气压仓8内的空气不进行流通;
所述的导向轮4设置护向槽6和导轮18;
所述空气动力车装置是利用两个腔体内的空气压差,再辅助压缩空气排出时的推力,推动机车运动的空气动力车装置械设备;所述的架体1内安装机车16后,形成气压仓5和气压仓8,通过环形密封圈2使气压仓5和气压仓8之间隔断后,两者内的空气不进行流通;所述机车16内部设置加压机15开始工作,使机车16一侧进气口9吸进气压仓5内的空气,气压仓5内的气压逐渐降低,,所述机车16的另一侧的排气口12排出高压气体,使气压仓8内的气压逐渐升高;气压仓5和气压仓8之间的压差很大时,气压仓8内的高压推力使机车运动,气压仓5内的低压吸力使机车运动,推力和吸力同向,共同使机车前进;整体的设置构成了空气动力车装置。
本发明设备空气动力车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以下效果:
1:节约能源;
2:环保、零排放。
3:结构简单。
4:速度能提高很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空气动力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空气动力车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本发明空气动力车装置的导向轮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空气动力车装置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空气动力车装置是关于利用两个腔体内的空气压差,再辅助压缩空气排出时的推力,推动机车运动的空气动力车装置械设备,此空气动力车装置结构简单、零排放,易使用、速度高的设备。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架体1、机车16、气压仓5和气压仓8;所述架体1设置环形密封圈2、导轨3和承载轨7;所述机车16设置进气口9、排气口12、加压机15、增压仓11、动力轮14、导向轮4、刹车装置13和乘务仓10。
所述架体1为一横向很长的环形的密闭空间体,在其内按设计规定的距离设置间隔相同的环形密封圈2;在架体1内的顶部设置一条平行于架体的导轨3;在架体1内的底部设置两条平行于架体的承载轨7;
所述机车16的一侧设置进气口9,在机车16的另一侧设置排气口12,进气口9和排气口12是方向相反的两个口;
所述的机车16内部设置加压机15、增压仓11;加压机15开始工作,使机车16一侧进气口9吸进气压仓5内的空气,气压仓5内的气压逐渐降低,经过增压仓11的压缩形成高压气体,再经机车16的另一侧的排气口12排出高压气体,产生推力,并使气压仓8内的气压逐渐升高;
所述的机车16的顶部设置导向轮4,导轨3套在导向轮内,;在机车16的底部设置动力轮14、刹车装置13;在机车16内设置乘务仓10。
所述的架体1内安装机车16后,导轨3套在导向轮内,两个动力轮分别压合在两条平行于架体的承载轨7上,使机车在承载轨7和导轨3形成的轨道中运行;并且形成气压仓5和气压仓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卫东,未经汪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23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区等离子体喷枪装置
- 下一篇:根据光环境进行智能调节的格栅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