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龙果高效高产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2845.7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8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郭瑞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安市庄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龙果 高效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龙果高效高产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整地做畦、搭架造型、种植、幼苗期管理、花期管理、结果期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步骤。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大棚结构和一种火龙果搭架结构。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火龙果的栽培技术所表现出来产量低、品质差等诸多问题,使火龙果的栽培简单化,产出的火龙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龙果的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火龙果高效高产栽培方法,属火龙果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火龙果种植技术多采用水泥柱做为立柱,在水泥柱的前后左右各种一颗火龙果,这种种植方式的缺点在于土壤吸收养分不均匀,土质在2-3年后,就会钙化,从而严重影响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另外发明专利CN 102948305B公开了一种促进火龙果优质高产的大棚栽培方法,公开做畦行距为1.8米~2.2米,畦宽为110cm~120cm,畦高为12~15cm,支架上竹竿的间距为35cm,该技术方案火龙果种植密度高,易导致养分不足,光照不充分,导致质量和品质不佳;且采用水泥柱做为支架的立柱,存在运输不便,搭架费力,且破损的水泥柱不易清理,导致污染土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全钢管搭架的造型,支架单行种植火龙果,且有系统的种植管理方法,保证火龙果高产和高品质,解决了火龙果种植密度高,产量低和品质差的问题,同时用钢管取代水泥柱,节省人力,减少了土地污染。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做畦:选择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地,种植之前施加有机肥料1.5~2吨/亩,并与表土混匀,然后开始做畦,畦宽1.5~1.8米,畦高15~20厘米,行距2.5~3米;
(2)搭架造型:造型采用钢管搭建平行支架,各行支架的行间距为2.4m,每一行支架有若干个1.2米高的“X”形支架组成,所述“X”形支架由两根钢管交叉搭架而成,钢管底端插入土中,顶端向上,两钢管交叉于距顶端0.1米处;在“X”形支架横向方向,通过横放在交叉处上的钢管,将同一行的“X”形支架在交叉处连接起来,再将三根钢管于交叉处用两根两端为半圆弧状的“L”形直径3mm铁丝固定;在相邻的两个“X”形支架间,沿着“X”形支架纵向方向和横放钢管垂直方向设置有设置有5个竹竿,竹竿高度略高于“X”形支架,竹竿通过塑料条固定于横放的钢管上,火龙果顺着竹竿生长;在构成“X”形支架的两根钢管距离地面1米处,各绑上一条镀锌铁丝,与相邻的“X”形支架相连,铁丝与横放钢管平行,把同一行的“X”形支架连结起来;
(3)种植:种植火龙果果苗时,在竹竿下挖一个长10厘米,宽10厘米,深5厘米的种植穴,种上果苗后,覆盖3厘米厚的薄土,将果苗固定在竹竿上,并在相邻的种植穴之间施加腐熟的鸡粪250克、尿素5克,且不让果苗须根接触到有机肥料,2-3天后浇增根剂;
(4)幼苗期管理:火龙果幼苗期以氮肥为主,勤施薄施,种植后1个月植株长新芽时,开始喷施生物有机营养液,每周一次;每株苗仅保留一个向上生长的健壮枝,以利集中养分向上生长,快速上架,枝条超过钢管后固定,让其继续延升到离地25~30厘米,剪除顶芽,促其分枝,并选留2条生长健壮和角度分配较好的新芽生长作为一级分枝,让其沿着钢管两侧自然下垂生长,离地25~30厘米;再剪除一级分枝的顶芽,促其分枝,每枝条保留2~4个芽条让其下垂生长,积累养分,以便提早开花结果;
(5)花期管理:火龙果开花期以施磷肥为主,每亩施放有机肥料250~300公斤,结合喷施生物有机营养液,以增加树体养分,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在出现花蕾3~5天,保留阳光照射充足的花蕾1~2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安市庄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安市庄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2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