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高清语音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3531.9 | 申请日: | 2015-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5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霖;刘永;邱会中;杨先明;张晓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摩米创新工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8 | 分类号: | G10L1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线性 驱动 语音 识别 系统 | ||
1.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高清语音识别系统,其由语音采集模块(8),主控单元(1),与主控单元(1)相连接的语音库(2)、特征提取模块(3)、语音识别模块(4)、端点检测模块(5),与语音采集模块(8)相连接的音频编码模块(7),以及与音频编码模块(7)相连接的预处理模块(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预处理模块(6)与端点检测模块(5)之间还串接有线性驱动模块(9);所述的线性驱动模块(9)由放大器P1,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场效应管MOS1,场效应管MOS2,一端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阻R15,串接在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阻R16,一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17,一端与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8,N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Q10的基极相连接、P极接地的二极管D9,以及一端与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20组成;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接、其正极则作为该线性驱动模块(9)的输入端、其输出端则分别与三极管Q8的基极以及三极管Q9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基极则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与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相连接、其漏极则与二极管D9的N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则作为该线性驱动模块(9)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高清语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模块(6)则由三极管触发电路,与三极管触发电路相连接的检测电路和自激振荡电路组成;所述自激振荡电路还与该检测电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高清语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极管触发电路由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正极经二极管D2后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负极则与自激振荡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1,N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P极则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则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3,正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则经电阻R1后与检测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与电阻R2相并联的电容C3,P极顺次经二极管D3和电阻R5后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则与自激振荡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则作为该三极管触发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其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自激振荡电路相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还与检测电路相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点与检测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12V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驱动的高清语音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电路由检测芯片U,电容C4,电阻R6,电阻R7以及二极管D5组成;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则与检测芯片U的LBI管脚相连接;电容C4的正极与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接、其负极则与检测芯片U的VBAT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5的P极与检测芯片U的LBO管脚相连接、其N极则经电阻R7后与自激振荡电路相连接;所述检测芯片U的RLIM管脚经电阻R1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FB管脚则与自激振荡电路相连接、而其LX管脚则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摩米创新工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摩米创新工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35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常人与聋、哑、盲人群的对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反作用力产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