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流谐振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94122.0 | 申请日: | 2015-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1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响;曹国勇;袁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4 | 代理人: | 方放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谐振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谐振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流谐振发电机也称为射流发电机,为物理电源的一种。它是一种将气动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可飞行过程给飞行器电路供电。
雷军命在“引信气流谐振压电发电机”一文中介绍了一种气流谐振压电发电机,该发电机用压电振子替代气流谐振发电机中的磁电转换机构。通过实验室模拟吹风试验证明:该发电机输出功率较大,可满足低功耗引信的使用,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不会产生交变磁场。但是该机构目前还解决不了压电振子的抗高过载问题,应用前景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流谐振发电装置,解决了现有气流谐振压电发电机的压电振子抗高过载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不会产生交变磁场的特点。
一种气流谐振发电装置,包括环音振荡器和换能器;
环音振荡器包括环形喷咀、谐振体和圆柱体;圆柱体位于环形喷咀内,圆柱体的外壁和环形喷咀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气道;谐振体位于环形喷咀的下方且为一空腔结构,其环形腔壁的上端具有环形尖劈,气流通过环形气道后冲压环形尖劈处,环形尖劈产生音频扰动使空腔的内部空气进入谐振状态;
换能器包括介电弹性体和导电极,介电弹性体安装于所述谐振体的空腔内,所述介电弹性体表面涂覆有导电极,在所述空腔内的空气进入谐振状态时,空气脉动形成的交变载荷驱动介电弹性体谐振,产生交变的形变,当介电弹性体收缩时,介电弹性体所做的机械功转换成电能,通过导电极导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采用飞行器飞行的过程中产生的高速气流驱动介电弹性体产生谐振,实现介电弹性体的机械能向电能的转换,可实现飞行过程给飞行器供电。由于避免使用压电振子这一类压电陶瓷材料,避免了高过载条件下的破碎。本发明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体积小、成本低、重量轻,不会产生交变磁场。本发明将介电弹性体用于飞行器发电将大大丰富物理电源产品品种,扩展物理电源系列,为飞行器的电源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流谐振发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气流谐振发电装置增设偏置电压电路和整流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偏置电压电路和整流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环音振荡器2-1和换能器2-2。
环音振荡器2-1包括环形喷咀2-1A、谐振体2-1B和圆柱体2-1C;圆柱体2-1C位于环形喷咀2-1A内,圆柱体2-1C的外壁和环形喷咀2-1A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气道;谐振体2-1B位于环形喷咀2-1A的下方,谐振体2-1B为一空腔结构,其环形腔壁的上端具有环形尖劈,气流通过环形气道后冲压环形尖劈处,环形尖劈产生音频扰动使空腔的内部空气进入谐振状态。
换能器2-2包括介电弹性体2-2A和导电极2-2B,介电弹性体2-2A安装于所述谐振体2-1B的空腔内,所述介电弹性体2-2A表面涂覆有导电极2-2B,在所述空腔内的空气进入谐振状态时,空气脉动形成的交变载荷驱动介电弹性体2-1B谐振,产生交变的形变,当介电弹性体2-1B收缩时,介电弹性体2-1B所做的机械功转换成电能,通过导电极2-2B导出。所述介电弹性体的安装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上框架2-2C和下框架2-2D夹持并通过螺钉锁紧的方式实现,也可采用其它惯用的机械安装方式。
所述换能器安装在谐振体的空腔内,空气在谐振体的空腔内形成与空腔振动频率相同的声波振动的空气谐振频率f与空腔的深度L满足下式:
式中,C是声速,L是空腔的深度,k是与气流压力有关的常数,k与环形气道的气隙大小、谐振体的环形尖劈的角度及谐振体与环形喷咀间的距离有关,k一般由实验测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4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