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椎间融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4285.9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1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源;刘国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金兴达实业有限公司;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科内固定植入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脊椎除了支撑起人体的上半身、头部,并以肋骨、胸骨保护内脏外,最重要的是,脊柱中穿有传达信息的中枢神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会慢慢退化,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椎间盘退化,椎间盘退化会造成椎体间的稳定性降低,或因丧失水分与弹性造成椎间盘减低、椎间狭窄,对病患带来各种症状,包括神经痛或功能性障碍。
通常治疗椎间盘退化的方法是利用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术的原理是将椎间融合器利用手术植入患者的椎间,用于撑开并导正椎体间的距离,最后令上下椎间融合在一起,使椎节间更加稳固,但是由于在融合前,椎间融合器在脊柱做后仰弯腰等工作时,容易从椎间滑出,所以需要一个能植入后更加稳定地保持在椎间的融合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长期保持稳定地植入在椎间的融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上表面、下表面、侧壁,贯穿上下表面具有通孔,其特征在于,在其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突起。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设有贯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的突起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的突起的表面之间具有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结构相对于椎间融合器上/下表面的厚度约为突起高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结构为晶格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结构为环形网状十四面体晶格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晶格结构的相对两个晶格平面的距离为0.1-0.5mm,其中十四面体的一个面平行于上、下表面。
一种制造椎间融合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椎间融合器本体和齿状结构一体成型;
2)在齿状结构上形成粗糙表面;
3)在齿状结构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三个步骤都采用3D打印技术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采用3D打印成型。
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既可以用以颈椎椎间融合器,也可用于胸腰椎椎间融合器,通过植入融合器,使脊椎恢复原有的高度,并将相邻的两个椎节融合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在上下表面设有突起,可以刺入上下椎体,提供融合器植入后的短期稳定性。
(2) 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在上下表面的突起间设有网状结构,可以促使骨组织长入,提供长期稳定性。而且网状结构为环形网状十四面体晶格结构,其抗压性能远远高于其它三维网状结构,可以在上下椎体对椎间融合器施加压力时提供更好地支撑作用,而不会直接就被压碎。突起的表面还设置了粗糙层,使网状结构能很好地固定在突起间,不容易整体移位或脱落。
(3)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的制造分为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可以都采用3D技术打印成型,也可以前两个步骤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第三个步骤采用3D打印,这样既可实现个性化制作,也可以实现批量化制作,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有突起的椎间融合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突起具有粗糙表面的椎间融合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突起间具有网状结构的椎间融合器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突起部分网状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3所述的椎间融合器,为钛合金或者PEEK材料制作,本体为长条形结构,包括上表面1、下表面2、连通上下表面的侧壁3,贯穿上、下表面具有一个通孔4,通孔4的面积不少于融合器上/下表面表面积的60%,用于植入移植骨。在侧壁3上还设有贯穿孔31,用于促进置入的移植骨和人体的血运,使移植骨更好的和上下椎体融合。在融合器的前端为光滑过渡的流线型收拢的结构,其后段设置有与置入工具配合的螺纹孔或卡槽(未示出)。
在融合器的上表面1和下表面2上设置有突起11,突起11可以为齿状或立体锥形,齿状的两侧齿面形成的斜度可以对称的也可以不对称,位于椎间融合器相对两侧壁上的齿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一侧为倒齿,一侧不是倒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金兴达实业有限公司;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金兴达实业有限公司;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42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伤病员换乘转运的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新型骨不连实验模型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