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智能型电动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4653.X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2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春文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0L11/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吴运林 |
地址: | 435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智能型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智能型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普遍开发和广泛利用,越来越多的柴油/汽油驱动的汽车充斥在大街小巷,随之而来的不仅有越发恶劣的环境污染,而且还有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过度开发。为此,以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
当前,系能源汽车主要为结构功能单一的太阳能电动汽车或纯粹由可充电电池(蓄电池或锂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动汽车主要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来驱动汽车的运行,具备清洁环保、利用了光能这一可再生能源(相对于石油、煤、天燃气)的特性,然而当前的太阳能汽车只能适用于在阳光充足的天气条件下出行,在阴雨天无法行驶;同时,纯粹由可充电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也存在充电长,电池充电时电动汽车必须限定在有供电设备的地方,从而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不适用于在当前越来越普及的电气化充电公路上使用;电气化充电公路以建设简单方便,充电快捷,尤其是确保了汽车边充电边行驶的特性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当前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用于计算电动汽车使用电气化充电公路充电时的充电电量和所需支付的费用,这也对电动汽车的广泛推广应用带来大大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的太阳能电动汽车和单纯由可充电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所存在的以上问题,为此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型电动汽车。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智能型电动汽车,包括有汽车本体和车轮,在汽车本体的外壳上镶嵌有若干块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构成太阳能电池方阵,在汽车本体的顶部装有可伸缩式充电弓,并在汽车本体内装有充放电控制系统和实时驱动车轮的直流/交流电动机,其特征是:充放电控制系统包括有电源转换模块、检测控制模块、充电开关器件、放电开关器件、驱动模块和动力电池组以及远程通讯模块,其中太阳能电池方阵分别与充电开关器件、动力电池组构成充电回路,动力电池组分别与放电开关器件、驱动模块构成放电回路;所述充电回路直接与固定充电设备相连接或通过电源转换模块与固定充电设备相连接;所述充电弓用于将从电气化充电公路采集到的直流电输送给充电回路;所述检测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控制充电开关器件和放电开关器件的通断,将检测到得充电电量信号以电表实时显示并通过远程通讯模块发送给远程控制终端,同时通过驱动模块实时调节直流/交流电动机的转速。
本发明中所述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分别镶嵌在汽车本体的前引擎盖、后备箱盖、顶盖以及前、后车门上。
本发明中所述汽车本体的顶盖上装有用于收纳充电弓的安装座。
本发明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方阵还包括安装在前、后车门的挡风玻璃和汽车本体的后挡风玻璃上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系统还包括有电能回收模块,电能回收模块用于回收直流/交流电动机急刹车时产生的电能,并将回收的电能反馈给动力电池组。
本发明中所述远程通讯模块采用GSM/GPRS通讯模块;所述远程控制终端包括有手机、便携式电脑或台式电脑; 所述台式电脑安装在汽车本体中,在台式电脑中装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用于为驾驶人员实时规划路径。
本发明中所述汽车本体的前、后车门的内侧装有用于将前、后车门向汽车本体左右两侧开启/关闭的顶升装置。
本发明中所述固定充电设备包括家用充电设备和充电桩,其中家用充电设备通过电源转换模块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送给充电回路;充电桩直接将直流电输送给充电回路。
本发明的车型包括轿车、越野车、厢式货车、客车和公交车。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集太阳能充电、使用电气化充电公路充电和使用固定充电设备充电于一体,充电快捷,用户可以根据室外天气和自己工作时间的安排,灵活选择不同的充电方式,从而确保了正常的出行;与此同时,本发明还采用了远程通讯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充电电量(尤其是采用充电桩充电和在电气化充电公路上充电时的充电电量),达到了通过远程控制终端进行实时支付充电费用的目的,从而合理规范地加强了对本发明实时运行的监管,更促进了本发明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充放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春文,未经杨春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46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