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字重建式心输出量仪的一次性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5722.9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5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宋士明;肖秋金;赵慧;宋若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士明 |
主分类号: | A61B5/029 | 分类号: | A61B5/029;A61B5/053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涂志刚 |
地址: | 330046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字 重建 输出 量仪 一次性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基于数字重建式心输出量仪的电极。
背景技术
采用阻抗法测量心输出量(及心脏功能)是医学领域的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传统的方法有“Kubicek四极法”和“Sramek八点电极法”。众多实验研究与临床分析表明,它们测出的心输出量存在着较大争议,因而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近年,我国学者提出了以“数字重建技术”测量心输出量,发明了“数字重建式心输出量仪”(见中国发明专利:200710028378.2),它的主要结构为计算机部份与电极两部分。计算机承担运算、作图和输出结果等,电极部分则主要是数据采集等。
数字重建的目的是从体表记录到的混合阻抗信号中,分离出主动脉、肺血管、和左、右心室的阻抗变化分量。根据心阻抗图波形重建数学模型,需要利用阻抗变化的标量叠加,建立由六个方程构成的胸部阻抗联立方程组。传统的Kubicek法是采用环形电极来检测胸部体表阻抗,其环绕颈根部一周的环形电极和缠于胸部剑突水平下一周的环形电极都是电压电极,这是一种单导联方式,只能得到一路阻抗信号,不能用标量叠加建立联立方程组。因此,利用Kubicek环形电极法检测的阻抗信号无法实现心阻抗图波形重建。在Sramek的八点电极中,它置于颈根部和胸部剑突水平左右腋中线的虽然都是点电极,但它们两两相连,这种导联方式测得的胸部体表阻抗信号与Kubicek法测得的信号基本一致,也是无法列出六个联立方程。
为了适应心阻抗波形重建数学模型的要求,在数字重建心输出量仪发明的实验阶段,洪文钦等设计了一种专门的六导联方式,从胸部六个对称位置检测阻抗信号,利用如此得到的阻抗变化信号△Z1、△Z2…△Z6,以及相应的基础阻抗△Z01、△Z02…△Z06,可以建立六个阻抗方程,从而初步满足了数字重建数学模型的实验要求。
根据“心阻抗图波形重建中六导联电极带的设计”一文介绍(详见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45卷第6期32-35页),此导联方式都是采用6个片状电极分别组成颈电极带带和胸电极带带,每一电极都跟一条相应导线连接并可靠固定。如以颈电极带带上的6片电极分别为E1、E2…E6,胸电极带带上6片电极为E’1、E’2…E’6,则E1、E2…E6安放在颈根部,E’1、E’2…E’6安放在胸剑突下水平相应位置,颈、胸之间金属片状电极E1—E’1、E2—E’2…E6—E’6如此一一对应,构成电压电极(检测电极)。
E1—E’1、E2—E’2…E6—E’6分别置于颈和胸体表45°、90°、135°、225°、270°、315°的位置(角度以胸前剑突下处为0°,反时钟方向计算)。为使各检测电极放在体表的位置符合或接近此要求,设计者将电极片E1、E2…E6和E’1、E’2…E’6均分成两种,等间距固定在与颈围或胸围等长的人造革皮带上,制成颈电极带带和胸电极带带。每条电极带上的各个金属片引入导线连接相应插座。测量时,颈电极带带缠在颈根部(一周360°),E1、E2、E3应在左侧,其余的在右侧。胸电极带带缠于剑突水平胸围处(也是一周360°),同样E’1、E’2、E’3也在左侧,其余的在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士明,未经宋士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5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T设备的扫描机构及PET设备
- 下一篇:管路切换器及内窥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