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超导源热泵双效供热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98155.2 申请日: 2015-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4930577B 公开(公告)日: 2018-04-10
发明(设计)人: 刘秋克;陈承辉;葛建民;孟献忠;吴卫平;李念平;成剑林;黄国和;殷浪 申请(专利权)人: 刘秋克
主分类号: F24D3/18 分类号: F24D3/18;F25B30/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10002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低温 导源 热泵双效 供热 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温超导源热泵双效供热装置,其包括低温宽带超导热源塔、低温位能超导液传递、自动单双效热泵机组、单效小寒级供热循环、双效大寒级供热循环、负温高湿蓄热能清霾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温宽带超导热源塔包括塔体框架维护结构,中拱型融霜水盘,静电除霾飘雪折射分离器,翅片管超导吸收器,风动循环装置,液体循环排气罐组成;所述塔体框架维护结构内部底部安装有中拱型融霜水盘,中拱型融霜水盘上面安装有静电除霾飘雪折射分离器、翅片管超导吸收器,风动循环装置安装于塔体框架维护结构顶部;

所述低温位能超导液传递包括补液止回泄压阀组,热源侧超导液泵阀,翅片管超导吸收器,液体循环排气罐组成;所述热源侧超导液泵阀布置于低温宽带超导热源塔的下方,补液止回泄压阀组进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纳米超导液调节蓄能罐出口(R1)、融霜循环泵阀进口联通,补液止回泄压阀组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热源侧超导液泵阀进口、液体循环排气罐出口(b)联通,热源侧超导液泵阀出口通过管道与一效超导蒸发器的管程超导液进口(L1)联通,一效超导蒸发器的管程超导液出口(L2)通过管道分别与融霜循环泵阀出口和翅片管超导吸收器的两个进口(F1、F2)联通,翅片管超导吸收器的两个出口(F3、F4)通过管道与液体循环排气罐进口(a)联通,液体循环排气罐排气出口(c)通过管路与纳米超导液调节蓄能罐膨胀联通管(R3)联通并与大气相通;

所述自动单双效热泵机组包括一效超导蒸发器,一效模块补偿低压机,低压机油分离器,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中压过冷节流装置,低温双效高压机,高压供热冷凝器,高压过冷节流装置组成;所述一效超导蒸发器以容器的卧式中心线为基准布置高于一效模块补偿低压机的两个吸汽口(M1、M2),所述的一效超导蒸发器的管程超导液热源侧进口(L1)通过管道与热源侧超导液泵阀(2-2)出口连接,一效超导蒸发器的管程超导液热源侧出口(L2)通过管道分别与融霜循环泵阀出口和翅片管超导吸收器的两个进液口(F1、F2)连接,所述的一效超导蒸发器的壳程工质蒸发侧进液口(L3)与中压过冷节流装置(3-5)的低温满液膨胀阀组(J3.1)出口连接,一效超导蒸发器的壳程工质蒸发侧出汽口(L4)通过管路与一效模块补偿低压机的两个吸汽口(M1、M2)和低压机油分离器的引射回油阀(Y3.1)出口(C)连接,所述的一效模块补偿低压机的两个吸汽口(M1、M2)通过管路与一效超导蒸发器的壳程工质蒸发侧出汽口(L4)连接,一效模块补偿低压机的两个排气口(M3、M4)通过管路与低压机油分离器的进气口(Y1)连接,一效模块补偿低压机的两个中间吸汽口(M5、M6)通过管路与中压过冷节流装置的过冷蒸发出汽口(J2)连接,所述的低压机油分离器的进气口(Y1)通过管路与一效模块补偿低压机的两个排气口(M3、M4)连接,低压机油分离器的排气口(Y2)通过管路与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壳程工质冷凝侧进气口(Z1)连接,低压机油分离器的排油排气引射口(Y3)通过管路与引射回油阀组(Y3.1)进口连接,所述的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壳程工质冷凝侧进气口(Z1)通过管路与低压机油分离器的排气口(Y2)连接,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壳程工质冷凝侧出液口(Z2)与中压工质液体过滤器组件(Z2.1)进口连接,所述的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工质二效蒸发侧进液口(Z3)近距离的与高压过冷节流装置的中温干式膨胀阀组(K3.1)出口连接,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工质二效蒸发侧出汽口(Z4)通过管路与低温双效高压机的吸汽口(W1)连接,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工质二效蒸发侧中间回油口(Z3.1)与二效蒸发中间回油电磁阀(Z3.2)进口连接,所述的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进口(Z5)通过管道与负荷侧单效热水泵阀出口连接,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出口(Z6)分别通过管道与高压供热冷凝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出口(H4)、用户侧进水控制阀连接,所述的中压过冷节流装置的中压工质液体进口(J1)通过管路与中压工质液体过滤器组件(Z2.1)出口连接,中压过冷节流装置的过冷蒸发出汽口(J2)通过管路与一效模块补偿低压机的两个中间吸汽口(M5、M6)连接,中压过冷节流装置的低温满液过冷出液口(J3)通过管路与低温满液膨胀阀组(J3.1)进口连接,所述的低温双效高压机的第一吸汽口(W1)通过管路与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工质二效蒸发侧出汽口(Z4)连接,低温双效高压机的第二吸汽口(W1.1)通过管路与二效蒸发中间回油电磁阀(Z3.2)出口连接,低温双效高压机的排气口(W2)通过管路与高压供热冷凝器的壳程工质冷凝侧进气口(H1)连接,低温双效高压机的中间吸汽口(W3)通过管路与高压过冷节流装置的过冷蒸发出汽口(K2)连接,所述的高压供热冷凝器的壳程工质冷凝侧进气口(H1)通过管路与低温双效高压机的排气口(W2)连接,高压供热冷凝器的壳程工质冷凝侧出液口(H2)与高压工质液体过滤器组件(H2.1)进口连接,所述的高压供热冷凝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进口(H3)通过管道与负荷侧双效热水泵阀出口连接,高压供热冷凝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出口(H4)分别通过管道与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出口(Z6)、用户侧进水控制阀连接,所述的高压过冷节流装置的高压工质液体进口(K1)通过管路与高压工质液体过滤器组件(H2.1)出口连接,高压过冷节流装置的过冷蒸发出汽口(K2)通过管路与低温双效高压机的中间吸汽口(W3)连接,高压过冷节流装置的高温过冷出液口(K3)通过管路与二效干式蒸发膨胀阀组(K3.1)进口连接;

所述单效小寒级供热循环包括用户侧回水控制阀,负荷侧单效热水泵阀,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用户侧进水控制阀组成;所述用户侧回水控制阀进口与用户负荷侧回水联通,用户侧回水控制阀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负荷侧单效热水泵阀进口、负荷侧双效热水泵阀进口联通,负荷侧单效热水泵阀出口通过管道与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的进口(Z5)联通,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的出口(Z6)通过管道分别与高压供热冷凝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出口(H4)、用户侧进水控制阀进口连接;

所述双效大寒级供热循环包括用户侧回水控制阀,负荷侧双效热水泵阀,高压供热冷凝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用户侧进水控制阀组成;所述用户侧回水控制阀进口与用户负荷侧回水联通,用户侧回水控制阀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负荷侧单效热水泵阀进口、负荷侧双效热水泵阀进口连通,负荷侧双效热水泵阀出口通过管道与高压供热冷凝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进口(H3)联通,高压供热冷凝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出口(H4)通过管道分别与中压冷凝供热蒸发器的管程热水负荷侧出口(Z6)、用户侧进水控制阀进口连接;

所述负温高湿蓄热能清霾包括纳米超导液调节蓄能罐,负温高湿谷电蓄能管,融霜循环泵阀,翅片管超导吸收器,液体循环排气罐,融霜回液控制阀组成;所述纳米超导液调节蓄能罐布置位置高于热源侧超导液泵阀、融霜循环泵阀;纳米超导液调节蓄能罐出液口(R1)通过管道分别与融霜循环泵阀进口、补液止回泄压阀组出口联通,纳米超导液调节蓄能罐回液插管(R2)通过管道与融霜回液控制阀出口联通,纳米超导液调节蓄能罐膨胀排气管(R3)通过管路分别与液体循环排气罐排气出口(c)和大气联通,负温高湿谷电蓄能管插入纳米超导液调节蓄能罐中,融霜循环泵阀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翅片管超导吸收器两个进口(F1、F2)联通,翅片管超导吸收器两个出口(F3、F4)通过管道经液体循环排气罐与融霜回液控制阀回液口联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秋克,未经刘秋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81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