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综合管廊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8888.6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0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薛国州;田强;郑立宁;白镭;孙春平;许凯;苟波;黄方泉;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综合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综合管廊管理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廊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供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多种市政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作为一种能够保证地下管线安全运营,而又能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设施,综合管廊已经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但建成后的综合管廊也面临着诸多管理问题。
首先,综合管廊内敷设有输送水、电、气、热力等特殊介质的管道,存在着一些介质泄露的隐患,各管道系统的调节控制,以及各介质的泄露检测、预警、处理等等都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其次,除了入廊的管道控制设备,综合管廊自身也设置了通风、照明、供电、消防、排水、标识、监控、警报等系统,存在着大量的设备维护管理问题。
再次,尤其作为一种相对密闭的狭长型地下构筑物,充分保证维修作业人员的安全工作、有效避险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通过3D数字化技术为运维管理提供虚拟模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近十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表明,BIM对于支持传统建筑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目前BIM技术研究应用主要集中于协同设计和施工过程。
现阶段综合管廊的管理主要依赖于管廊自身的监控报警系统,可以监测有害气体、空气含氧量、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能够在紧急情况对各系统进行控制,但是此种管理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较低。尤其是当管廊内发生设备故障时,需要查找分析图纸、翻阅设备参数信息,综合考虑上下游相关设备的联系,并结合相关经验才能在现场尝试解决设备故障问题,因此这种传统的维护管理系统显然已经越来越约不适应综合管廊的管理要求,信息化的设备管理系统是大势所趋。此外现有综合管廊管理系统还存在着工作现场和控制中心交互性差、日常维护模式陈旧、办公人工化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廊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廊管理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综合管廊内的环境状态数据及入廊管道内的介质状态数据,并进行传输;
应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紧急情况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辅助管理模块,用于对综合管廊的运营数据进行归档管理,并进行数据统计;
日常维护模块,用于对综合管廊内各类设备的属性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日常维护方案;
以及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对综合管廊内设备的属性数据及设备动作进行管理。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手持巡检终端,用于与应急处理模块、日常维护模块及设备管理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并获取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管廊内的环境状态数据具体包括:温度、湿度、集水坑水位、空气含氧量、有害气体含量以及视频监控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管廊内设备的属性数据具体包括:管道、阀门、检测仪表、传感器、手持巡检终端、消防、供电、照明、排水、报警、监控、通风设备的位置、材料、厂家、型号、安装、维护、工况状态详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判断是否出现紧急情况,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与视频监控数据进行对比确认并启动应急处理措施。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管理模块具体包括设备动作管理单元和设备信息管理单元,所述设备信息管理单元用于对设备属性信息进行归档及查询并存储至BIM模型数据库,所述设备动作管理单元用于对设备动作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及BIM模型数据库都基于IFC协议。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央控制主机,所述中央控制主机与手持巡检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综合管廊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综合管廊内的环境状态数据及入廊管道内的介质状态数据并分别传输至应急处理模块和辅助管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8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扩充基座及其收纳式枢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原油工艺处理的仿真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