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杭白菊叶枯病的复配杀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98957.3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6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剑丙;马婉琴;蔡苏;王呈辉;王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7/38 | 分类号: | A01N47/38;A01P3/00;A01N4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叶志坚 |
地址: | 3100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白菊 叶枯病 杀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由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引起的杭白菊叶枯病的复配杀菌剂。
技术背景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以药用植物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是我省的要重产业,也是我国少数最具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浙江省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拥有中药材资源2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品种超过1700多种,蕴藏量约10多亿公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以“浙八味”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优质药材,在全国药材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优势明显。
杭白菊作为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栽培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味甘清热,常用来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产于浙江省桐乡市,栽培面积6万亩以上,年产干花近5000吨,平均年产值1.8亿以上。
中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这就要求中药材实行规范栽培,而病害诊断与治理恰恰是这一进程中最薄弱的技术环节。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药用植物栽培规模的扩大,病害威胁问题日益突出,新病害、耐药性问题等给药用植物的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使原本的道地药材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进而造成整个浙江地区面临中药材市场份额缩水等尴尬局面,甚至危及我国药用植物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和中药材出口创汇。
研究发现,近年来浙江地区的杭白菊叶枯病主要是由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等病原真菌侵染造成。由于生产上缺乏治疗药用植物病害的杀菌剂,因此主要依赖大田作物杀菌剂进行防治。加上常年单一用药,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急需寻找针对药用植物病害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替换药剂。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如异菌脲),是一类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具有一定的局部治疗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类群植物病原真菌,抗性问题也时有报道。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的作用特点是不抑制孢子萌发,但在低浓度下能显著抑制芽管伸长及菌丝的生长,且杀菌谱广,对哺乳动物较安全。但由于这类药剂作用靶标单一,病原菌很容易发生抗药性突变,属于典型的高抗性风险药剂。由于价格便宜、使用习惯等原因,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杀菌剂,抗性问题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治杭白菊叶枯病的杀菌剂,可用于药用植物病害防治工作,解决了病原物对现有杀菌剂易产生抗药性或现有杀菌剂单剂药效不强的问题。
本发明防治杭白菊叶枯病的杀菌剂,有效成分包括异菌脲、多菌灵;
作为优选,所述的异菌脲与多菌灵的重量比为1:10~10:1,更加优选为1:1;
所述的异菌脲的重量浓度为48﹪~95﹪,多菌灵的重量浓度为0.1﹪~1.8﹪;
本发明防治杭白菊叶枯病的杀菌剂为常规的农药剂型,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含量为50﹪~95﹪;其余为常规助剂、填充剂;
本发明采用复合杀菌剂能延缓病原菌对配方中单剂所产生的抗药性的机理如下: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病原菌双组分组氨酸激酶(TCHK)信号途径,通过抑制病原菌蛋白激酶,控制许多细胞功能的细胞内信号,从而起到干扰细胞生长的作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与病菌β-微管蛋白结合,从而阻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达到抑制病菌生长的目的。两类杀菌剂作用机制不同,能延缓病原菌对单剂所产生的抗药性问题。
本发明杀菌剂化学性质稳定,混合时异菌脲和多菌灵两种成分互溶,不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广泛,增效显著,使用安全,对于目前田间引发杭白菊叶枯病的各类真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且明显高于异菌脲或多菌灵单剂,即两者复配有增效作用,并能延缓病原菌对配方中单剂所产生的抗药性,对于抗性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经室内生物测定,复配剂能有效抑制引起杭白菊叶枯病的真菌病害球毛壳菌、木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拟康宁木霉的生长,从而起到病害防治的作用。
本发明经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复配剂处理后杭白菊亩产干花量明显提高,能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配比杀菌剂对球毛壳菌F13N-1b的作用效果图;
图2为不同配比杀菌剂对木贼镰刀菌F13P-2的作用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8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切管机
- 下一篇:塔机标准节主弦杆型材全自动锯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