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梯度磁场的生成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99663.2 申请日: 2015-06-01
公开(公告)号: CN104992807B 公开(公告)日: 2017-06-06
发明(设计)人: 吕行;王铮;杨文晖;魏树峰;王慧贤;邓梁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F7/00 分类号: H01F7/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1 代理人: 关玲
地址: 10019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旋转 梯度 磁场 生成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磁场的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磁颗粒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其原理是基于超顺磁纳米颗粒的非线性磁化特性,通过空间的磁场陷阱来获取特定位置的磁颗粒浓度分布,从而获得磁纳米颗粒的空间断层成像。

为了实现对磁纳米颗粒的空间定位,最初的磁场陷阱使用的是零磁场点的方式,也就是采用一个Maxwell线圈对,从而在空间中将产生一个零磁场点,通过迅速上升的梯度场使得其他区域的磁纳米颗粒被饱和,从而将仅获得零磁场强度点处的磁纳米颗粒含量(Bernhard Gleich,Jurgen Weizenecker."Tomographic imaging using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magnetic particles",Nature,Vol 435,30,2005)。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像的灵敏度以及成像速度,人们提出了零磁场线的概念。从理论上讲,零磁场线将能够将磁颗粒成像的信号提高近10倍(Juergen Weizenecker,Bernhard Gleich and Joern Borgert."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 using a field free line",J.Phys.D:Appl.Phys.41,2008)。由于成像可以通过投影重建的思想来进行,因而零磁场线可以充当投影线的作用。但是需要将该投影线以旋转的方式来探测断层成像层面,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实现这种旋转,一种是机械式的旋转,也就是首先通过两对互相垂直的Maxwell线圈对生成零磁场线,然后通过机械旋转的方式来使整个磁体旋转(Tobias Knopp,Marlitt Erbe,Timo F.Sattel,Sven Biederer,and Thorsten M.Buzug."Generation of a static magnetic field-free line using two Maxwell coil pairs",Appl.Phys.Lett.97,2010)。另一种是电力驱动式的旋转,也就是磁体本身不动,通过改变组成线圈的电流相位来实现磁场旋转,这样可以达到更高的扫描速度,以及避免因为机械误差带来的图像重建问题(T Knopp,T F Sattel,S Biederer and T M Buzug."Field-free line formation in a magnetic field",J.Phys.A:Math.Theor.43,2010),是目前研究的焦点。不过目前由于T Knopp组所采用的电力零磁场线发生装置磁场效率低,工程实现困难,到目前为止尚未查到其图像的工程实现的结果。

旋转磁场可以有很多方式来生成,如采用机械的方式旋转永磁体,如电动机或者磁力搅拌机等;也有用通电线圈和驱动电流调制的方式来生成旋转磁场,用于磁导航,磁定向等。CN202307400U提出了一种永磁式间隔绕组旋转磁场产生装置,是通过顺序对励磁绕组通断电产生旋转磁场。CN200810011110.2利用三对相互垂直的矩形线圈,通过单片机控制AD9959产生正弦信号,经功率放大器驱动线圈。CN101256873B是在三组亥姆霍兹线圈,每组线圈由三对亥姆霍兹线圈组合绕制而成,通过控制三组三相交流电得到旋转磁场。CN102867612A同样是采用三组正交的赫姆霍兹线圈对来生成空间任意角度的旋转磁场。然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的旋转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的都一种均匀的旋转磁场,也就是0阶的磁场,而不是1阶的梯度磁场,无法满足磁颗粒成像对旋转磁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旋转磁场装置无法生成高效率的梯度磁场,以及机械式旋转梯度磁场速度慢,精度低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多线圈系统的旋转梯度磁场发生装置。本发明工程实现简单,开放性好,并能提高其梯度生成效率。

本发明磁场发生装置主要包含磁场发生部分和磁场驱动部分两部分。磁场发生部分由多个线圈组成,用于生成旋转的梯度磁场。磁场驱动部分则是由信号源和功率放大器为核心器件组成,用于给磁场发生部分的线圈供所需要的电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996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