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顶杆式卡车追尾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0374.X | 申请日: | 2015-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5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王紫菁;罗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B60R19/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2 | 代理人: | 魏亮芳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杆式 卡车 追尾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杆式卡车追尾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高速发展,汽车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因汽车追尾造成的重特大事故占30%,其后果十分严重。造成与卡车追尾时轿车容易钻入卡车底部的主要原因是卡车车厢底部的卡车大梁高于轿车车头。虽然卡车设有后保险杠,但是其对追尾轿车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卡车后保险杠太单薄,对追尾的轿车止挡作用微弱;二是卡车后保险杠太高,发生追尾时,不能碰到轿车的前保险杠或轿车发动机舱的坚固部件,起不到止挡作用。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卡车追尾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杆式卡车追尾保护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杆式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包括:
传感器,其设置于卡车后保险杠上;
锁定机构,包括电磁牵引器和顶杆卡销,电磁牵引器固定设置于卡车底部的卡车大梁上且位于卡车后保险杠与卡车后轮之间,电磁牵引器的输入端与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电磁牵引器的输出端与顶杆卡销连接;
顶杆机构,包括连接部和顶杆部,连接部和顶杆部相连且沿卡车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连接部铰接于卡车大梁上且位于卡车后保险杠与卡车后轮之间,顶杆部卡设于顶杆卡销上。
本发明中发生追尾时,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顶弯传感器感应到并发送信号给电磁牵引器,电磁牵引器驱动顶杆卡销收缩使得顶杆部与卡车大梁脱开,使得顶杆部绕连接部与卡车大梁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轿车继续前进时,顶杆部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由于轿车车头中下部的强度高,能承受较大冲击力,从而实现顶杆部阻止轿车钻入卡车底部,避免造成车毁人亡。
本发明中还设置有压簧,压簧设置于连接部与卡车大梁之间。其中,顶杆部与卡车大梁脱开时,压簧将顶杆部向下弹出。
本发明中还设置有限位挡板,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大梁上,且位于连接部与卡车后轮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气囊,其设置于连接部上且靠近压簧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气囊,当发生追尾时气囊可以提高顶杆的转动速度,提高装置的反应时间,确保顶杆在极短时间内顺时针转过合适的角度,对追尾轿车发挥最大阻止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卡车大梁,2.卡车后保险杠,3.传感器,4.顶杆机构,5.顶杆卡销,6.电磁牵引器,7压簧,8.铰接机构,9.限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顶杆式卡车追尾保护装置,包括:
传感器3,其设置于卡车后保险杠2上;
锁定机构,包括电磁牵引器6和顶杆卡销5,电磁牵引器6固定设置于卡车底部的卡车大梁1上且位于卡车后保险杠2与卡车后轮之间,电磁牵引器6的输入端与传感器3的输出端电连接,电磁牵引器6的输出端与顶杆卡销5连接;
顶杆机构4,包括连接部和顶杆部,连接部和顶杆部相连且沿卡车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连接部铰接于卡车大梁1上,顶杆部卡设于顶杆卡销5上;。
本实施方式中发生追尾时,轿车将卡车后保险杠2顶弯传感器3感应到并发送信号给电磁牵引器6,电磁牵引器6驱动顶杆卡销5收缩使得顶杆部与卡车大梁1脱开,使得顶杆部绕连接部与卡车大梁1的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轿车继续前进时,顶杆部顶住轿车车头中下部,由于轿车车头中下部的强度高,能承受较大冲击力,从而实现顶杆部阻止轿车钻入卡车底部,避免造成车毁人亡。
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压簧7,压簧7设置于连接部与卡车大梁1之间。其中,顶杆部与卡车大梁1脱开时,压簧7将顶杆部向下弹出。
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限位挡板9,其固定设置于卡车大梁1上,且位于顶杆连接部端部,用于承受汽车撞击时传递到顶杆的大部分作用力。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通过铰接机构8铰接于卡车大梁1上,铰接机构8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保护气囊(图中未示出),其设置于连接部上且靠近压簧7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理工学院,未经南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03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铜带导位装置
- 下一篇:钢筋直螺纹加工用自动传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