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式气管插管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00767.0 申请日: 2015-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4857609A 公开(公告)日: 2015-08-26
发明(设计)人: 田鸣 申请(专利权)人: 田鸣
主分类号: A61M16/04 分类号: A61M16/04
代理公司: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代理人: 栾志超
地址: 100032 北京市西***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式 气管 插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气管插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式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临床采用常规喉镜实施气管插管时,经常遇到声门显露不全的情况,此时采用常规喉镜进行插管操作非常困难,而且容易造成患者损伤,甚或发生严重缺氧和死亡。为解决这个问题,临床上正在普及间接喉镜(视频喉镜)的使用,使得声门的显露情况显著改善。然而,间接喉镜在显露声门时使得从口到声门的前屈弯度增加,普通气管插管因前段弯曲度不够难以送达声门处,时常给气管插管带来更大困难。临床上能看见声门但插入气管插管困难的情景频频出现,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临床对策是采用管芯(Stylet)或插管探条(Bougie)辅助引导气管插管,虽然能解决部分插管,但仍存在以下临床问题:

1、气管插管能对准声门口,但难以送入气管内。原因是在声门下气道的走向有一个后屈弯度,与咽部的前屈弯度构成S形通道,而且在视频喉镜下的前屈弯度愈是明显,S形改变愈加显著。这样一来,即使气管插管进入声门口,再向前就会抵达气管上端前壁,难以继续推入气管,而且容易造成气管壁损伤,退喉镜时也有可能会将导管无意带出,从而导致意外发生。

2、插管探条引导的方法需要气管插管尖端与探条紧密贴合才容易导入声门且不造成损伤,目前常规的气管插管尖端是向侧方开口的;在进行导引时,探条和气管插管尖端很容易形成分叉而阻碍插管并造成损伤。

3、管芯质硬,只能辅助导管对准声门,不能帮助导管进入气管,同时可能会伴随对气道的损伤,退管芯时还有可能带出导管而引发并发症。因此,当间接喉镜正在临床普及的时期,急需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气道损伤小,又容易送入气管中段的气管导管。

CN101301504B公开了一种前端曲度可调式气管导管,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管导管前端设置成曲度为110度,管芯前端设置在导管前端内,管芯后端连接弹簧,弹簧套接在伸缩杆上,弹簧另一端顶在伸缩杆末端台阶上。CN102580215B公开了一种预弯曲气管导管芯,包括棒料,所述棒料的一端向外延伸出具有弧形走向的预弯曲部,棒料的另一端设有阻尼结构,预弯曲部延伸末端的切线方向与棒料的轴线方向夹角为65°至100°。两者均采用了气管插管和管芯配合的插管方式,医生在操作时需要将硬质的管芯插入,不但操作难度大,而且硬质的管芯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

另外,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气管导管,例如CN1030236C、CN101301504、CN102553047A、CN102631740A、CN103301546A,它们的结构的共同点是:气管导管的管体呈现一个曲度形或弧线形。人体的上下气道的解剖通道呈S形结构,这些气管导管在插入S形的上下气道需要借助于管芯或探条的辅助,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引发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了一种不用使用配套管芯而可以直接进行插管的新式气管插管。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式气管插管,包括管体、气囊、气源接头、充气管、指示气囊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前端为端部,所述端部连通有第一直线段;所述管体的后端为气源接头,所述气源接头连通有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之间部分的管体分为两个相互连通的且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一弧线段和第二弧线段,所述第一弧线段的半径和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弧线段的半径和长度;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一弧线段的连接位置安装有所述气囊。

更进一步的,所述端部设置有斜切面,所述斜切面与所述端部的管壁连接处为倒圆角结构;所述端部在所述管壁的一侧为背侧,所述背侧靠近所述管体的后端;所述端部在设有斜切面的一侧为腹侧,所述腹侧远离所述管体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斜切面与所述管壁形成的夹角c为26~30°。

更进一步的,所述端部在背侧中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由四个小孔组成的田字形孔,所述田字形孔的中间设置有十字形桥接。

优选的,所述田字形孔呈椭圆形或半椭圆形结构,其宽度为2.4~3.6mm;所述十字形桥接的宽度为1.2~2.0mm;该田字形孔的中间设置有十字形桥接。

所述第一弧线段的两端切线形成的夹角b为80~110°,优选为90~95°。

所述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2.5~4.5cm,优选为3.0~4.0cm。

优选的,所述第二弧线段的两端切线形成的夹角a为165~175°。

优选的,所述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5~7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鸣,未经田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07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