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二腈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2606.5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5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清来;杨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和乐实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53/20 | 分类号: | C07C253/20;C07C255/04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二腈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合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丙二腈的合成方法,属丙二腈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丙二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染料材料等领域。医药方面,可用于合成维生素B1、氨蝶呤、氨苯蝶啶等一系列重要药物;农药方面,可用于合成多个磺隆类除草剂品种、嘧啶系列产品;染料方面,用于合成1,4,5,8-萘四甲酸、蓝中王等;也可用作金的萃取剂。其结构为式一所示化合物:
(式一)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目前丙二腈主要有以下几种合成方法。
其一:以乙腈和氯氰为原料,在高温下,脱氯化氢缩合得到丙二腈,如JP84185549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内容。该方法路线简短,收率高,成本较低,但是,所用原料氯氰为剧毒气体,而且需要高温反应,存在安全隐患,所合成的丙二腈因含有聚合物容易变色,且质量偏低,不能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医药等领域。
其二:以丙二烯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氨氧化反应合成丙二腈,加成反应得到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总收率可达71%,如US3578606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内容。该方法路线简短,原子利用率高,但是所用原丙二烯资源较少,难以用于工业化。
其三:以氰乙酸甲(乙)酯为原料,先经过氨化反应,合成氰乙酰胺,再与脱水机三氯氧磷、光气等脱水而得到丙二腈,如US2802857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内容。该方法原料简单易得,无高温、高压等安全风险较高的操作,且合成丙二腈产品质量高,可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医药等领域,目前国内丙二腈生产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该工艺路线。但是,目前该方法主要存在溶剂和吸附剂用量大及副产磷酸不易分离等问题,因此该工艺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其四:其他合成方法,如乙腈高温裂聚法,丙烯腈法,苯乙烯法,氨基乙腈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或因成本过高,或因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都难以用于工业化。如(Ger. Offen.2050314;精细石油化工,1980,4,37~40)所公开的技术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原材料价廉易得,合成条件简便、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收率高,合成品质好;且无需添加吸附剂,大大降低三废量的丙二腈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丙二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合成路线如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加入甲醇或乙醇,在温度为-20~50℃的条件下,通入氨气,通气饱和后,控温于-20~50℃的条件下,滴加氰乙酸甲酯或氰乙酸乙酯,滴加过程中继续通氨气;气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搅拌3小时,减压脱气至温度降至-10℃以下;然后,过滤烘干得到氰乙酰胺。
所述的步骤一中,加入溶剂时,考虑到溶剂回收套用的简便性,溶剂的选择要和氰乙酸甲酯或氰乙酸乙酯氨解生成的醇一致;因此,使用原料为氰乙酸甲酯时,溶剂选择甲醇;使用原料为氰乙酸乙酯时,溶剂选择乙醇。
所述的步骤一中,加入甲醇或乙醇时通氨饱和后,再滴加氰乙酸甲酯或氰乙酸乙酯的过程中继续通氨气,始终保持氨为饱和状态。
所述的步骤一中,反应优选温度在-10~30℃的范围内进行,反应最佳温度在-5~10℃的范围内进行。
步骤二:将脱水剂、催化剂、氰乙酰胺、溶剂混合,加热至回流反应6小时,降温过滤,脱溶剂得产物粗品,粗品减压精馏得丙二腈产品,脱水剂/氰乙酰胺的摩尔比为:0.5:1~2:1。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催化剂为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无水三氯化铝、无水氯化锌、二乙胺盐酸盐、三乙胺盐酸盐、吡啶盐酸盐、N,N-二甲基苯胺、二乙胺、三乙胺、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使用本催化剂,副产磷酸无需添加吸附剂吸附,大大降低了三废量。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脱水剂为三氯氧磷、光气、固体光气、五氯化磷、五氧化二磷中的一种,其中以三氯氧磷或光气为最佳选择。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溶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氯仿、环己烷中的一种,其中以二氯乙烷和环己烷为最佳选择。
所述的步骤二中的反应温度在30~1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优选温度为50~120℃,反应最佳温度为80~10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和乐实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荆州和乐实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2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