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联合送风加热深度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2777.8 | 申请日: | 2015-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0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东;李忠江;齐林虎;黄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36 | 分类号: | F22D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机组 低温 省煤器 联合 送风 加热 深度 余热 回收 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排烟余热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联合送风加热深度余热回收系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规低压省煤器降温幅度最低到90℃左右,受热面的低温段往往需要采用合金钢即可满足低温腐蚀等问题。国家新出台的2014-2020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现役机组供电煤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需要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要在深度降低排烟温度有新的突破。
此外湿法脱硫的最佳反应温度为50℃左右,较高烟温的烟气进入脱硫系统,会导致脱硫耗水量增大,进而使烟囱含湿量增加、烟囱自拔力降低。通过将烟气温度深度降低到50℃左右,可以大量回收烟气余热,降低脱硫耗水量,有效提高电厂整体运行效益。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低脱硫塔耗水量、提高除尘效率的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联合送风加热深度余热回收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联合送风加热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静电除尘器前烟道内安装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在引风机出口至脱硫塔入口烟道内安装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在一次风道内设置一次风暖风器,在二次风道内设置二次风暖风器,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与凝汽器凝结水管路连接,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通过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出水管道分别与一次风暖风器和二次风暖风器并联连接,一次风暖风器和二次风暖风器的出水管道与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的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回水管道连通。
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出口循环水经循环泵流入一次风和二次风暖风器,经蛇形管排流入暖风器出口集箱,经暖风器回水管道汇集后流入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回水管道,形成一闭式循环水路。
本发明的更优方案为:
所述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在低低温省煤器进水管道上安装升压泵和进水止回阀,低低温省煤器进水管道通过低压加热器出口进水阀门和低压加热器入口进水阀门连通两串联的低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连通凝汽器;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的低低温省煤器回水管道通过低低温省煤器回水管道阀门连通除氧器。
低低温省煤器的高温段水侧引自低加入口和低加出口管道,采取与低加回热系统并联的方式。由凝结水系统引出的低压加热器主凝结水,经低低温省煤器进水管道升压泵升压,经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入口集箱进入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经蛇形管排流入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出口集箱,通过低低温省煤器回水管道进入凝结水系统。
所述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上设置有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入口集箱和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出口集箱,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上设置有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入口集箱和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出口集箱。
所述一次风暖风器上设置有一次风暖风器入口集箱和一次风暖风器出口集箱;二次风暖风器上设置有二次风暖风器入口集箱和二次风暖风器出口集箱。
所述一次风暖风器的出水管上设置有一次风暖风器进水调节阀,二次风暖风器的出水管上设置有二次风暖风器进水调节阀。
所述低低温省煤器高温段、低低温省煤器低温段、一次风暖风器和二次风暖风器的本体均为蛇形管排,选用“H”型鳍片管。
本发明所回收的排烟余热用于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加热汽轮机凝结水实现节煤,另一部分用于加热一、二次风,提高空气预热器冷段综合金属壁温,减轻冷端堵塞和腐蚀,冬季可替代常规蒸汽暖风器,节省耗汽。入炉冷风温度提高,提高锅炉效率,低低温省煤器入口烟温和做功效率随之提高。
本发明可将脱硫塔入口烟温深度降低到50℃左右,在取得节煤效益的同时,降低脱硫塔耗水量,大大提高电厂整体运行效益;此外静电除尘器入口烟温降低到90℃,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2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