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2987.7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2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贾璇;李鸣晓;席北斗;祝超伟;侯佳奇;宋彩红;刘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村镇 生活 垃圾 一体化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
湿热预处理装置的罐体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控温导油管,控温导油管内填充有导热油,控温导油管与罐体内壁相接触,控温导油管与罐体外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罐体顶盖安装有进料口,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罐体内安装有螺旋排列的蒸汽盘管,蒸汽盘管内侧与尾端设有蒸汽喷口,蒸汽喷口的曲率半径等同于蒸汽盘管的圆半径,蒸汽喷口弧切线与蒸汽盘管的圆切线夹角为5~10°之间;罐体内上部设有管式除油机,除油机的导油口设置有蠕动泵,将刮除的油脂吸出转移至废油回收箱;罐体顶盖的进料口连接调配池的出料口,罐体底部的出料口连接厌氧发酵罐的进料口;
湿热预处理装置的控温导油管出口连接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换热盘管的导热油入口,湿热预处理装置的蒸汽出口连接蓄热器;
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壳体内设有导热油盘管,导热油盘管的下方设有电加热盘管,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底部设有进水阀,由导热油盘管、电加热盘管和进水阀组成三相换热区,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上方设有换热后热水出口;
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换热后热水出口分别各连接厌氧发酵罐的加热盘管入水口和好氧制肥装置加热盘管入水口,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进水阀分别各连接厌氧发酵罐的加热盘管出水口和好氧制肥装置加热盘管出水口;
厌氧发酵罐通过调节池连接至好氧制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湿热预处理装置的罐体为不锈钢材质,罐体顶盖与罐体之间以法兰密闭连接,罐体顶盖安装有压力安全阀,罐体底部为圆锥形,罐体顶盖的进料口安装有进料阀门,罐体底部的出料口安装有出料阀门,进料阀门和出料阀门均配有输料泵;进料阀门和出料阀门均为电磁阀与手动阀两套并联使用,电磁阀与电控设备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湿热预处理装置的控温导油管呈螺旋状缠绕在罐体内壁与外壁之间,螺旋状的控温导油管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导热油盘管的导热油入口设在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上部,导热油盘管的导热油出口设在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的下部,导热油出口连接湿热预处理装置的控温导油管入口;电加热盘管与导热油盘管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进水阀为四通阀,进水阀与三相换热自保温装置之间设有止水阀门;位于电加热盘管和进水阀之间设有布水网盘,以实现三相换热器的均匀布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厌氧发酵罐为圆柱形罐体,罐内安装有垂直变频搅拌机控制搅拌速度;罐体内壁安装有加热盘管,采用热水循环控制,加热盘管的管路出口配置有温度变送器、进水流量计;厌氧发酵罐顶部设有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村镇生活垃圾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其中,好氧制肥装置为一全封闭仓体,发酵仓的内壁设有加热盘管,与三相换热保温装置相连,由温控度变送器控制发酵仓温度;以及发酵仓内设有喷淋装置,喷淋孔与垂直面呈斜向下30°~60°。
8.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厌氧-好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对村镇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方法:
1)村镇生活垃圾破碎进入调配池,料液打入湿热预处理装置进行湿热预处理并回收油脂,多余热量进入蓄热器,通过三项换热自保温装置进行蓄放热保温;
2)余料液进入厌氧发酵罐,由厌氧发酵罐的加热盘管的热水循环控制发酵温度,并依据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变化,通过控制搅拌频率以避免厌氧系统酸化崩溃,厌氧发酵产生的生物气由厌氧发酵罐顶部出气口收集,分别进入脱水罐、脱硫罐进行纯化;
3)厌氧发酵后的沼渣送至调节池,与木屑、麸皮混合后经渣浆泵送至好氧制肥装置制备出高品质有机肥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村镇生活垃圾为果蔬垃圾、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29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钡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重污染封闭厂房的排热收尘通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