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4704.2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孙莉萍;夏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H13/08 | 分类号: | C07H13/08;C07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0 | 代理人: | 冯谱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二苯甲酰基 核糖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中间体的制备,属于化学与医药化学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的合成方法,这种中间体可以应用于多种核苷类药物的合成。
技术背景
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是合成核苷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它和碱基缩合以后形成的中间体产物,很容易选择性地脱除2′位置的乙酰基,得到2′羟基裸露的核苷类化合物,从而可以对2′羟基进行脱除或化学修饰,最终得到脱氧核苷、阿糖核苷、氟代核苷等,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的合成方法有:
1、以D-葡萄糖为原料,经过异丙叉保护、羟基氧化、脱除异丙叉保护基团、苯甲酰化和乙酰化等5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总收率50.3%。该路线步骤多,羟基氧化不容易控制。
参考文献:Y.Saito et al.Tetrahedron,2002,58,9593-9603;Tetrahedron,2014,70,2343–2350.
2、以1,2-O-异丙叉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为原料,其原料的合成操作复杂,试剂繁多,条件苛刻,收率低,不易大规模合成.
参考文献:Gosselin,Gilles;Imbach,Jean-Louis;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1982,19,597-602。
所以,开发步骤短、原料易得的合成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的合成方法,反应仅需要一步,路线短,收率高,不需要柱层析分离,操作简便,易于产业化。
本发明的方法,使用现有的1,3,5-O-三苯甲酰基核糖为原料,而1,3,5-O-三苯甲酰基核糖是合成氯法拉滨中的一种中间体,工艺成熟,成本低廉。1,3,5-O-三苯甲酰基核糖在催化剂作用下和醋酸酐反应,一步在核糖的1位和2位同时引入乙酰氧基,得到目标产物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这一反应过程的合成路线为: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的合成方法,包括目标产物的制备、分离,包括以下步骤:
以1,3,5-O-三苯甲酰基核糖为原料,以醋酸酐为溶剂同时为乙酰化试剂,以路易斯酸为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后,减压除去多余的醋酸酐和反应生成的醋酸,剩余的糖浆加入乙醇共沸,以除去残留的醋酸酐和醋酸,加入水,加热溶解,静置结晶,过滤分离,烘干,得到白色固体,即目标产物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
所述的路易斯酸为三氯化铁、硫酸铜、四氯化锡、三氯化铝和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催化剂的添加量为5mol%-30mol%。
所述的加热温度为50-100℃。
所述的反应时间为3-20小时。
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3,5-O-三苯甲酰基核糖(1g,2.16mmol),加入到10mL醋酸酐中,加入三氯化铁(0.035g,0.2mol),油浴加热到80℃,并在此温度下反应6小时,降至室温;将反应液转移到茄形瓶中,在旋转薄膜蒸发器上除去多余的醋酸酐和反应生成的醋酸,加入5mL乙醇,在旋转薄膜蒸发器上蒸发至干,再加入5mL乙醇,在旋转薄膜蒸发器上蒸发至干,加入10mL水,加热到60℃,缓慢溶解至清澈,加入0.1g活性炭脱色,趁热抽滤,母液静置结晶,过滤分离,烘干,得到白色固体0.88g,即目标产物1,2-O-二乙酰基-3,5-O-二苯甲酰基核糖
本方法仅需要一步,路线短,原料易得,不需要柱层析分离,操作简便,收率达90%以上,易于规模化生产和工业化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学院,未经新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47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