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对象的标识方法及远程对象的标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4753.6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方李志;赖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对象 标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对象的标识方法,应用于客户装置,远程对象的标识方法包括定义远程对象;与远端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发送获取远程对象的方法名称和查询路径至远端装置,以使得远端装置利用获取远程对象的方法根据查询路径获取远程对象,并使得远端装置利用唯一身份标识号标识远程对象;以及接收远端装置发送的远程对象的唯一身份标识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远程对象的标识系统。本发明提供的远程对象的标识方法及远程对象的标识系统可支持跨平台访问远程对象,且利用唯一身份标识号标识远程对象,减少了用于通信的数据量,而且具备通过远程对象间的关系很方便的获取和标识与之相关联的其它对象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可被操作的远程对象的数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对象的标识方法及远程对象的标识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远程对象标识和远程方法调用,客户装置可以直观、方便地跨进程、跨平台使用远程对象功能,从而实现分布式计算、自动化测试等功能。具体地,当一个对象在另外一个进程或者系统上提供软件功能时,称这个对象为“远程对象”。在客户装置中标识该远程对象的方式称为“远程对象标识”。远程对象提供的功能通常封装成一个个方法,称为“远程对象方法”。使用这些方法称为“远程方法调用”。
其中,“自动化测试”是指通过测试程序来测试目标产品。自动化测试把待测的“目标产品”的每个窗口分解为一个个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UI)元素,每个窗口中的UI元素(包括窗口本身)对于测试程序而言都是一个远程对象。对象之间存在父子关系,整个窗口的所有对象共同构成一个对象树。对这些远程对象的操作不仅包括获取和设置属性,还包括遍历这些远程对象。“遍历”指的是从一个对象出发,通过父子关系获取到同一个对象树上的其它对象。
现有技术中,标识和使用远程对象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例如远程方法调用(RemoteMethod Invocation,RMI)、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等。其中,COM与RMI类似,均是通过先定义、后实现、再注册,最后使用的方式实现。但,这两种方案必须预定义远程对象并注册该远程对象后才能使用该对象,不方便访问与之关联的其它远程对象(比如该对象的父对象,或者子对象);其次,它不支持跨平台访问,因为不是所有的平台都支持COM和RMI机制。
此外,标识和使用远程对象还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现方式实现:使用套接字(Socket)建立远程对象所在的进程和客户进程间的通信连接,并通过类似于可扩展标记路径语言(XML Path Language,XPath)的查询路径(Query Path,QPath)字符串描述一个远程对象。
通过QPath所包含的信息在目标产品的对象树中找到该对象,然后,再传入远程方法所需要的参数进行远程方法调用。此方案在客户装置和远程对象所在的进程之间的通信传输的都是字符串数据,对通信实现不需要特殊的要求,因此,它支持跨平台访问远程对象,实现机制也允许使用多种语言实现。但是,它也有局限之处,每次使用对象前都需要重新通过查询路径查找出该对象后才能操作该对象,而且查询路径不具备直观标识其它关联的远程对象(比如它的兄弟对象)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支持跨平台访问远程对象,且用于通信的数据量少,可被操作的远程对象的数量多的远程对象的标识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对象的标识方法,应用于客户装置,所述远程对象的标识方法包括定义远程对象;与远端装置建立通信连接;发送获取远程对象的方法名称和查询路径至所述远端装置,以使得所述远端装置利用获取远程对象的方法根据所述查询路径获取远程对象,并使得所述远端装置利用唯一身份标识号标识所述远程对象;以及接收所述远端装置发送的所述远程对象的唯一身份标识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4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