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4893.3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4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民;汪建兴;陈睿池;赵越;孔祥帅;饶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密封 管接件 燃烧 试验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性密封管接件的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殊用途的弹性连通管接件的工作环境中,对管接件的要求一般比较高,比如内部流动的流体要求具有一定的温度,而管接件的外部又处在高温的环境中。这些管接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要求能保证其自身安全而不被破坏,还要求保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保证良好的连接密封性。因此,对这些管接件进行模拟环境试验是必要的,也是安全生产的要求。截至目前,仍没有专门的实验装置系统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该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包含:
工质容纳部,用于容纳测试工质;
动力部,和工质容纳部连接,用于提供工质循环流动的动力;
测试部,为燃烧炉,设置于工质循环管路上,用于测试弹性密封管接件耐火性能;
连通管,用于连通所述工质容纳部、测试部中被测试的弹性密封管接件和动力部,形成系统回路,
其中,弹性密封管接件左右两端的连通管为耐压金属软管,燃烧炉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供连通管上下移动的管槽,燃烧炉管槽外壁设置 挡板,用于固定连通管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工质容纳部上安装温控仪,用于控制工质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动力部包括并联安装的两个卧式离心泵。
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卧式离心泵为涡轮式离心泵。
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工质为水。
发明作用与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解决了现在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缺乏的问题。另外,被测弹性密封管的两端采用高温软管联接,在此前没有这样的装置,在类似的装置中,都是硬管联接,那样的方式因为联结位置的固定而特别的不灵活,只能针对一种固定的被试尺寸进行试验测试。而本实验采用了耐压金属软管,克服了这种弊端,使得本装置能适用的被试尺寸变得多样化。另外,被测管接件与燃气燃烧器的相对位置可以随着火焰高度以及被测弹性密封管接件的大小而改变,可以很好的保证被测管接件被火焰包围,进一步保证被测管接件测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俯视图;
图2(a)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中燃烧炉的主视图及其相关数据;
图2(b)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中燃烧炉的左视图及其相关数据;
图2(c)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中燃烧炉的俯视图及其相关数据;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中燃烧炉中挡板示意图。
所有图中数据单位均为mm。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100俯视图。
如图1所示,水箱1用于储存循环水,水箱里带有液位管,可以实时地监测水箱里的水位,水箱长宽高分别为2000、1600、1400,单位为mm。水箱高离地面100mm。温控仪6安装在水箱上,用于控制水箱里的水温在一定的温度。离心泵2用来提供循环水的动力,本装置并联安装了两个水泵,在流量较小的时候开启一个水泵工作,在流量比较大的时候开启两个同时工作。本发明中离心泵采用卧式涡轮式离心泵。被测试管接件5被安装在燃烧炉4中的燃烧器上方。连通 管3用于连通水箱1、燃烧炉中被测试的弹性密封管接件5和离心泵2,形成系统回路,在被测试管接件5两端的连通管采用耐压金属软管。
图2(a)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100中燃烧炉2的主视图及其详细数据。
如图2(a)所示,燃烧炉4高3500mm,燃气燃烧器41进气口高于地面500mm。燃烧炉观察窗42用于监测试验过程火焰的实际情况,通风口43用于补充燃烧时所需空气。
图2(b)是本发明提供的弹性密封管接件燃烧试验装置系统中燃烧炉的左视图及其详细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4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