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极性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5014.9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6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汤汉泽;李伯阳;余仕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充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充电,特别涉及一种无极性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智能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充电器通常指的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电的设备。充电器在各个领域用途广泛,特别是在生活领域被广泛用于手机、相机等等常见电器。目前的充电器大都是用MINI USB插拔式的充电方式,由于MINI USB比较小且插入有方向性,在使用过程中给老年人和一些视力比较弱的人群造成一定的困扰;同时充电器都是有极性的,需要用户将负载接入正确方可使用,并且对安全性防护很差,不够耐用,此种充电方法使得充电器较易损坏并且故障率很高。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无需分辨正负极即可充电、使用方便的无极性充电方法。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无极性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在待充电电池的两电极充电脚分别设置两条充电通道,两条充电通道对充电电池的充电方向相反,通过单片机对充电电池的两电极充电脚进行AD采样,检测算出充电脚的电压,通过比较电压值来判断待充电电池的两电极极性;
b.单片机根据上一步骤判断的待充电电池极性打开对应正确极性的充电通道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单片机发出脉宽调制的信号控制该充电通道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c.在上一步骤单片机控制充电通道以常规充电方式给待充电电池充电时单片机还连续的对待充电电池的电压进行AD 采样,单片机根据该AD采样值计算出当前电池充电的进度,当单片机检测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进度已达到预设的充电保护电量时,单片机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输出控制充电通道以涓流充电方式对待充电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中当单片机检测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进度已满,用led灯显示。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充电通道,并由单片机对待充电电池两极进行AD采样与预存于单片机的数据比对判断当前待充电电池两极的正确极性,再通过单片机控制对应的充电通道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实时检测电池的充电进度,当达到预设的电池充电保护电量,由单片机控制充电通道以涓流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使得本发明方法进行电池充电可自动智能判断待充电电池的极性,无需分辨正负极即可充电,同时能有效保护充电电池和充电器本身,高效节能,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电池充电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优选的本发明的无极性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在待充电电池的两电极充电脚分别设置左、右两条充电通道,两条充电通道对充电电池的充电方向相反,通过单片机对充电电池的两电极充电脚进行AD采样,检测算出充电脚的电压,通过比较电压值来判断待充电电池的两电极极性;
b.单片机根据上一步骤判断的待充电电池极性打开对应正确极性的充电通道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单片机发出脉宽调制的信号控制该充电通道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c.在上一步骤单片机控制充电通道以常规充电方式给待充电电池充电时单片机还连续的对待充电电池的电压进行AD 采样,单片机根据该AD采样值计算出当前电池充电的进度,当单片机检测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进度已达到预设的充电保护电量时,单片机调整脉宽调制信号的输出控制充电通道以涓流充电方式对待充电电池充电,当单片机检测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进度已满,用led灯显示,同时断开对电池的充电。
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充电通道,并由单片机对待充电电池两极进行AD采样与预存于单片机的数据比对判断当前待充电电池两极的正确极性,再通过单片机控制对应的充电通道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实时检测电池的充电进度,当达到预设的电池充电保护电量,由单片机控制充电通道以涓流充电方式对电池充电,使得本发明方法进行电池充电可自动智能判断待充电电池的极性,无需分辨正负极即可充电,同时能有效保护充电电池和充电器本身,高效节能,可操作性强。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5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