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工钢氢离子还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6633.X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2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裴陈新;裴英豪;王立涛;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7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曹政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工 氢离子 还原 方法 | ||
1.一种电工钢氢离子还原方法,包括炉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7)内具有:
对钢带(1)进行退火的加热段(2)和均热段(3);
在炉体(7)内支撑钢带(1)的支撑辊(6);
设置在加热段(2)和均热段(3)、对钢带(1)进行还原的等离子发生装置;
还原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钢带(1)在退火炉中的加热段(2)与均热段(3)时加热到退火温度并且保温;
2)在钢带(1)退火过程中,在钢带(1)运行到等离子发生装置时,等离子发生装置喷出氢等离子体对钢带(1)表面氧化物进行还原;
3)之后钢带(1)进入炉体(7)的冷却段,冷却到室温;
所述加热段(2)和均热端通过设置隔墙(8)隔开;
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具有:设置在炉体(7)内支撑钢带(1)的支撑辊(6);
设置在炉体(7)内、钢带(1)上方的喷管(4),其中,所述喷管(4)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可通入氢气的氢气进口;所述喷管(4)侧面设有可使氢气喷出到钢带(1)表面的氢气出口;
设置在炉外的电源(5),所述电源(5)的一极与喷管(4)连接,另一极与支撑辊(6)连接;
所述氢气出口为沿喷管(4)轴向延伸的狭缝,所述狭缝为整体式或间断式;
所述喷管(4)有两个,两个喷管(4)均与电源(5)的一极连接;一个喷管(4)位于加热段(2),另一个喷管(4)位于均热段(3);加热段(2)喷管(4)长度大于均热段(3)喷管(4)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氢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位于喷管(4)正对钢带(1)的一侧,所述狭缝的长度不小于钢带(1)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工钢氢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5)另一极连接的是最靠近喷管(4)的支撑辊(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工钢氢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4)外表面涂有耐热电绝缘涂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工钢氢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在钢带(1)两侧均有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工钢氢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带(1)运动到等离子发生装置位置时,从氢气入口向喷管(4)内通入氢气,喷管(4)的氢气出口和钢带(1)放电使氢气等离子化,氢等离子体从氢气出口喷出,喷射到钢带(1)上,强还原性氢等离子体对电工钢表面氧化物进行还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663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临界水法从电子废弃物中提取金属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磨材料淬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