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6694.6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6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裴陈新;裴英豪;占云高;夏雪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7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曹政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工 等离子 还原 方法 | ||
1.一种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内具有:
对钢带(7)进行退火的加热段(2)和均热段(3);
在炉体(1)内支撑钢带(7)的支撑辊(5);
设置在加热段(2)、对钢带(7)进行还原的等离子发生装置(4);
还原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钢带(7)在退火炉中的加热段(2)与均热段(3)时加热到退火温度并且保温;
2)在钢带(7)退火过程中,在钢带(7)运行到等离子发生装置(4)时,等离子发生装置(4)喷出氢等离子体对钢带(7)表面氧化物进行还原;
3)之后钢带(7)进入炉体(1)的冷却段,冷却到室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段(2)和均热端通过设置隔墙(6)隔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发生装置(4)在钢带(7)两侧均有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等离子发生装置(4)具有:
内部具有腔体的壳体,其中,壳体上部设有气体出口;壳体下部设有可通入氢气的介质气体入口;壳体上部材质为导电材质,并作为放电电极,放电电极与电源一端连接;
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的导电棒,所述导电棒与电源另一端连接;
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一端与导电棒连接、另一端与放电电极相对的导电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及壳体内腔体的横截面均为梯形,作为梯形的腰的两个侧壁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部为放电电极,下部为绝缘材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棒位于壳体的腔体的下部,并位于壳体宽度方向的中部;导电棒沿壳体长度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至少有两个,在所述导电棒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导电电极垂直壳体底部并垂直所述导电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出口为长方形,长度不小于电工钢钢带(7)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横截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工钢氢等离子还原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带(7)运动到等离子发生装置(4)位置时,从介质气体入口向壳体的腔体内通入氢气,导电电极和放电电极放电使氢气等离子化,氢等离子体从气体出口喷出,喷射到钢带(7)上,强还原性氢等离子体对电工钢表面氧化物进行还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0669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淬火炉
- 下一篇:一种高精高速重载齿轮盐浴淬火的回火工艺